我们平时去别人家里串门做客,当然要走大门。然而,网上却有网友爆料,有一个村庄串门的方式非常与众不同,邻里之间串门都是走房顶的。为了验证传闻,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记者立刻前往网友提到的泸西县探寻真相。
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世居汉、彝、回、苗、壮、傣6个民族。这里有阿庐古洞、歹鲁瀑布、阿拉湖、观音山森林公园等非常独特的自然景观。记者要寻找的永宁乡城子村,位于泸西县城南部,驱车还需要走25公里左右的路程。在山路上行驶了一小时左右后,终于到达了传言中提到的城子村。站在村口,记者抬头向上看去,发现村子房子大多依山而建,比邻相靠。走进村中,用石头铺成的道路蜿蜒而上,两边多是用土垒砌成的房子,非常的古朴与清新。
然而,除此之外,记者并没有发现,村中房屋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村中的道路可以直接通向各家门口,这更让记者觉得走房顶串门是没有必要的。那么,为什么网上有人会说,这里的村民串门要走房顶呢?就在记者疑惑的时候,路旁一个有些斑驳的木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面写着城子迷宫房。村民张大姐告诉记者,这里的房子,它都是连缀在一起的。一家在一家后面,到了一家的话,就通过房顶的那个梯子就可以走很多人家的房顶。大姐的回答,让记者非常意外。原来他们真的会通过走房顶去串门。沟通后,她非常爽快的答应带记者去家里参观。
看到记者来参观,家中的老爷爷热情的向我们介绍,房子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了,他家世代一直居住在这里。他们村子独有的这种房子,因为就地取材,用土垒砌而成,在当地被叫做“土掌房”。听完陈清华老爷爷的介绍,让记者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用土做的房子,竟然能保持数百年之久。而同时,记者更好奇的还是他们是如何走房顶串门的呢?老爷爷热情的让大姐带着记者去体验一番。
穿过屋内狭窄的楼梯,登上二楼。居住在这里的是陈清华爷爷的兄弟家。土掌房内部层高相对偏矮,经过三百多年,房间看上去也有些陈旧,但依然被主人维护的非常好。走出房间,来到晒满麦子的院中,而这也就是楼下老爷爷家的房顶。记者跟随大姐从院子中的梯子爬上房顶,大姐告诉我们,这个院子就又是另外一户人家了。和邻居简单的交谈后,大姐带着记者,继续通过邻居家的梯子,又去到了另外几户村民的院子里。记者发现,这边的房顶都是紧密相连,大部分土掌房层高相对偏低。在土掌房的屋顶上从这家到那家的行走十分的方便。户户人家都放有一把梯子方便你我来往。从老爷爷家只需不到2分钟就向上爬了5层,经过了7户人家。
大姐告诉记者,从她家最下面一层,往上爬房顶,可以最高走到山顶最上面一户人家。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城子村,如阶梯一般,家家相邻,依山而建。在这里,一家的房顶,就是另一家的院子,让邻里亲如一家。那么,为什么城子村会有如此独特的建筑结构呢?
云南省泸西县政协文史研究员詹学达:“唐朝的云南大理国时期,就开始建造,至今已经有多年历史。如今我们现在看到的土掌房,大部分是在明朝的成化年间建造的。彝族的先民们,为了共同抵御外来的侵略,抵抗大自然的侵袭,所以他们就选择了一个山坡,然后在山坡上抱团发展。一家跟一家紧密相连的来建盖房屋。最早是在山顶上开始建造,然后,他的子孙后代就接着往下面开始建设,一层一层就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城子村生活的居民,他们比邻而居,相亲相帮,民风淳朴友善。土掌房建筑的不设防,衍生了人心的不设防。土黄色的土掌房也让这个峰环水抱的山村,充满了质朴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