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南边陲,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常年累月戍守在中越公里的边境线上,为祖国和人民“站岗”。当战“疫”的冲锋号吹响,他们披甲上阵,用担当和奉献严防死守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将名字刻在了界碑上,他们就是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全体民警和辅警。
河口:网格化管理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河口大队民警为辖区儿童佩戴口罩
夏夜,河口的高温似乎完全不因黑夜的到来而有所收敛,蚊虫也跟随着高温一道“猖狂”。此时,河口边境管理大队城关边境派出所山腰警务室的辅警王信明边使劲挠着双腿被蚊虫叮咬得红肿的皮肤,边与同样坚守防疫战线的内勤民警和雪芹通“你们给我带2瓶风油精和5瓶花露水就行,别的啥也不用给我带。”在知道明天的下乡之路将会路过山腰警务室,和雪芹打通王信明的电话询问需要给他带什么东西,他的回答让和雪芹双眼湿润了。这是他坚守在这里的第天,深入辖区开展防疫宣传、人员摸排、志愿服务等是他每天的工作,同时他还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辖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来,牢牢筑起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河口大队民警在执勤点对当日检查情况进行汇总登记
王信明只是这些执勤人员中的一个缩影。自防疫号角吹响以来,河口边境管理大队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疫情防控工作结合起来,建立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以“分片负责、划片包干、网格化管理”为原则,科学设置管控网格,深化“小网格”,全体民辅警积极投身一线,筑牢了强边固防“主阵地”。
金平:警民携手共画抗疫“同心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金平边境管理大队实现了管控体系由“单打独斗”向“警民联勤”转变,管控力量由“孤军奋战”向“全民皆兵”转变,防控格局由“打击整治”向“综合管控”转变,努力汇聚警民携手抗疫超强合力。
金平大队民警在国门安全屋参加疫情防控执勤
由驻村辅警、医务人员、护边员、村小组干部共同值守的疫情防控执勤点严格执行24小时值守和巡逻工作制度,边境疫情防控排查、通道便道巡查值守、疫情防控宣传,他们始终行走在逆行的路上。“我的任务就是和派出所的同志们一起巡逻、值守,虽然辛苦,但为了国家、为了老百姓,我们不怕辛苦。”金水河镇龙骨村委会老庙河村小组村民余小大说道。
金平大队民警在山间便道参与执勤
绿春:把党组织的“红色堡垒”筑在抗疫最前沿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绿春边境管理大队动员辖区党员组建了一支特别的队伍——疫情防控党员先锋护村队。各村委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以党员为主,驻村辅警、村组干部、半脱产人员、退役军人、妇女代表、群众代表等组成的疫情防控党员先锋护村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边境线上筑起抗击疫情“红色堡垒”,让党旗在边境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绿春大队民警与驻地医务工作人员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我是党员我带头,做好疫情防控是我的职责所在,更是对梅尼新寨全体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负责。”王红光是绿春边境管理大队平河边境派出所驻梅尼新寨执勤点的一名辅警,作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护村队中的一员,白天他与村里其他党员戴着口罩,拿着防疫宣传资料穿梭于村子里的家家户户,叮嘱群众在防控期间要戴口罩、少出门、勤洗手,晚上他参与到每日辖区大数据排查工作中,24小时手机待命。像王红光一样的执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成为了战疫的“主心骨”、群众的“贴心人”。
绿春大队民警在执勤点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
通讯员:邹昌义周蓉
图片由红河边境管理支队提供
责编:吴明桔马映竹
“”是云南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官方调查电话,请放心细致接听,客观公正回答问题,切勿挂断、拒接和使用不文明用语,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rb_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