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农耕文明、坚定文化自信,11月4日晚,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古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校区礼堂精彩上演。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副校(院)长李季、谢春涛,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宗国英,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树芬,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正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罗萍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校(院)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在校学员、教职工约人观看了演出。
哈尼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哈尼族创造了灿烂的梯田农耕文明,形成了以哈尼古歌为代表的特色民族文化。哈尼古歌包含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叙事长诗、风俗礼仪、祭祀颂词等内容,记载了哈尼族对人类起源、民族迁徙、生产技能和信仰崇拜的认识,是哈尼儿女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被称为哈尼族“无字的百科全书”、文化“活化石”。其中《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哈巴》《哈尼多声部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哈尼古歌作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唯一驻场节目,亮相世界。
大型民族歌舞《哈尼古歌》以“四季生产调”为主题,以哈尼族冬、春、夏、秋的农耕历法为主线,讲述了哈尼儿女自强不息的劳作史诗。该剧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创排,国家一级导演王佳敏执导,国家一级作曲万里编配,哈尼族、彝族、苗族、傣族、白族演员倾情演绎。
当晚演出在欢快热烈的哈尼族迎宾歌中拉开序幕。气势恢宏的梯田美景、风情浓郁的民族舞蹈、宛若天籁的原生态音乐带领观众穿越千年,跟随周而复始的四季轮回,见证哈尼儿女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尾声的《感恩歌》以欢快的旋律和灵动的乐作舞,表达了哈尼人民对梯田和自然的无限热爱,对伟大时代和伟大祖国的无尽感恩。
观众认为,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以深厚的历史积淀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和发展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