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红河实践四点发力推进多元解纷红河模
TUhjnbcbe - 2025/2/27 17:25:00

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改革、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红河州两级法院从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出发,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支持,在强力推进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在探索形成“外聚合力,内强动力”的多元解纷“红河模式”基础上,不断拓宽纠纷解决渠道,通过四点发力推进了多元解纷“红河模式”的不断走深走实。年9月2日,红河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强化党的领导,凝聚广泛共识

红河州委、州政府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作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依法治州的重要抓手,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响应和支持。州“两办”印发《红河州全面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责任分工。州委政法委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作为新时代做好全州政法综治维稳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作研究部署,并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纳入政法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考核。州、县(市)党委和政府积极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打通多元联动的路径,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化解社会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在保障方面,州、县(市)党委和政府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基础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作为视察、调研的重点。司法行政机关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增强纠纷化解力量。部分县(市)和乡(镇)主动派出专人进驻法院,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实践

全州法院在巩固已建立的纠纷解决机制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深化多元解纷“红河模式”的内涵和效能,促进多元解纷工作质效得到持续提升。其中,红河中院积极联动州委宣传部、州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等部门,形成建立版权意识营业场所自治、建立纵横交错监管制度、建设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的“三建”长效机制,引导和规范卡拉OK经营者合法使用音像制品,年直接促成四县市共计39家个包房与音集协签订音像制品著作权许可协议,一次性对起著作权矛盾纠纷进行诉前化解,在全州范围内形成了引领示范效应。年11月,红河中院并向全州法院下发《红河州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执行标准》,在红河州范围内统一道交人损赔偿标准,通过人民调解、诉前调解、诉讼中调解等方式多元化解涉道交人损类纠纷,快速实现保险理赔,大批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矛盾纠纷得到高效化解。蒙自法院在蒙自市委的支持下,针对房地产领域的突出问题,由市委、政府牵头成立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运用项目运作、业主自救、法院托管、以物抵债、执转破等方式化解大量纠纷,使全市多个楼盘“起死回生”,为债权人挽回数亿元损失,形成“以商救商、法院监督、金融支撑、封闭运行”的成功经验,并在全国法院“枫桥经验”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个旧法院在个旧市委领导下,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高效组织优势和法院的司法推动优势,对全市40个问题楼盘进行了科学分类,采取“分层推进、破产重整”的路径,平稳有序化解个旧市涉房地产纠纷,因房地产纠纷引发的群众上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搭建纠纷平台,强化联动机制

全州法院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持续深化诉调对接工作,从过去法院包揽、纠纷解决方式单一的状况,逐步推动转变为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力量共同参与的纠纷解决新格局。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与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行业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与行业协会、商业协会、商业行会以及村委会、村小组等基层组织建立联系机制,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律师、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组织负责人、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等力量参与纠纷解决,推进人民陪审员发挥好诉外调解、信访联络、司法协助、司法监督等功能,形成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强大合力。截至年10月,全州已整合家调解组织、名特邀调解员、64名家事调查员、15名家事调解员,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婚姻家庭、借贷、物业等21类民商事纠纷委派调解。年以来,共通过诉前委派调解案件件,成功调解件,调解成功率60.58%;司法确认件;通过诉讼委托调解案件78件,成功调解20件,调解成功率25.64%。目前,原为“收案大户”的开远、个旧两市法院民商事案件收案数已呈下降态势,诉源治理成效明显。

积极推动立法,巩固经验成效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红河州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推动”的多元解纷体系,总结出许多有亮点、有特色的多元解纷方法,并在全省、全国的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为巩固成效,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提升为人人遵守的地方性法规,红河中院建议州人大常委会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纳入立法项目,并在获得批准后,积极配合开展立法调研、条例起草等基础性工作,最终推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获得人大审议通过,于年8月1日起公布实施。《条例》共有六章五十五条,包括总则、职责分工、化解途径、保障措施、监督管理五个部分,对多元解纷“红河模式”的各关键要素进行了实化、细化和制度化,具有促进层级联动解纷有效衔接、促进法院与非诉讼解纷组织进一步对接、促进多元解纷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解纷队伍力量进一步充实的“四个促进”功效。《条例》实施以来,红河中院制定出台了全州法院关于《条例》的宣传工作方案,持续强化对《条例》的深入宣传解读工作;州、县(市)政法委切实以创新机制为抓手,高位推动《条例》的贯彻实施,通过任务分解、专项督查、量化考核等措施,把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压实到各级各部门,其中成功将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指标和“无讼社区(乡镇)”考核纳入社会治理考评体系,进一步深化了多元联动的工作态势。

下一步工作中,红河州法院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化应用各类纠纷解决平台,不断拓宽纠纷解决渠道,全方位凝聚起多元解纷的社会共识,为建设团结进步美丽红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罗旋、方力)

来源: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中共红河州委改革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河实践四点发力推进多元解纷红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