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百年米轨活起来环球网
TUhjnbcbe - 2025/2/8 17:35:00

“云南十八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这句云南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说的就是云南通往越南的百年滇越铁路。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滇越互联互通,滇越铁路不仅在经贸领域发挥着作用,还依托百年米轨“唱响”了文旅新歌。1月11日至18日,为推动新时代云南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组织调研组赴滇越铁路云南段沿线进行实地考察。

调研组一行11人,由研究院、高校、行业协会、媒体等单位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一路从昆明南下,围绕滇越铁路线性文化遗产体系的保护利用与传播、滇越铁路沿线旅游资源整合等专题进行考察,希望在全域文旅融合及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如火如荼建设的大背景下,为滇越铁路未来的发展聚智聚力。

保存历史让文化遗产讲述新故事

1月11日早晨,随着一阵有节奏的“哐当”声,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一头扎进了茫茫群山之中。列车行经之处,滇越铁路云南段(今昆河铁路,下称“滇越铁路”)阳宗海站见证着新老铁路跨越百年的交会。调研组沿着滇越铁路文化遗存点一路向南,途经弥勒、个旧、蒙自、屏边、河口等地,倾听百年米轨的故事。

“行车室收到接车信号。”“列车确认完毕。”“开放信号。”……清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十里村站运转车间行车室内依旧繁忙。“开远作为滇越铁路上的一个重要站点,运输吞吐量较大,因此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说起滇越铁路,在铁路一线工作近40年的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开远车务段助理工程师业成才如数家珍。

在他看来,虽然滇越铁路的运输功能逐渐弱化,但是米轨“老物件”的价值仍在延续。“在云南铁路博物馆收藏了许多滇越铁路珍贵文物和文献,小到一颗道钉,大到机车车头,都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讲述着新故事。”业成才说。

一路上,滇越铁路在田野山谷中穿行,沿途风光惹人醉。各式各样的桥隧一体化工程、保存较为完整的仿法式建筑……调研组一行不禁感叹:如果百年米轨“重获新生”,它的“朋友圈”里又会讲述什么故事呢?

“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盘活用好文物资源,才能让文化遗产‘讲’好旅游故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特约专家周洪认为,滇越铁路文化遗产作为稀缺资源,旅游是其“活”化的途径之一。要坚持保护优先理念,坚守文物安全底线,以文物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通过旅游活动发现文物,推动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真正实现文旅融“活”。

从“所见即所得”到文旅融“活”,从分散的文化遗存点串联起滇越铁路线性文化遗产故事。一路上,调研组感受颇深,要讲“活”滇越铁路上的旅游故事,需要尊重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需要多部门联动发力。

合理利用文旅“风”从米轨来

如果说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是新时代中国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的一股春风,那么,滇越铁路旅游发展的春风自米轨而来。

在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上,“守桥人”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大桥的安全与畅通。桥下,不远处的湾塘乡牛碑村委会人字桥村村民开起了餐馆、客栈、农家乐,“守”着百年大桥,吃起了“旅游饭”。

“随着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各地游客、影视剧组、研究组织慕名而来,这也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湾塘乡党委宣传委员魏蘩懿介绍,年人字桥村整村实施“美丽家园”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现在,村子越来越漂亮,村民喜欢住,游客也更愿意来。

在“东方小巴黎”碧色寨车站,抚摸着泛黄的墙壁,调研组成员依然能感受到“米轨”和“寸轨”转乘换装要站昔日的繁华。如今,随着《芳华》等多部电影的热映,让原就很有名气的碧色寨车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专家组成员、文化遗产传播专家齐欣认为,影视等热门文化IP固然可以作为吸引游客的一种方法,但要让慕名而来的游客真实、完整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了解文物本身进行深度游,还需要在旅游规划方面认真思考。

如何传承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让百年米轨“退”而不“休”?调研组发现,开远市南北轨道交通列车的功能转换是一种经验。与从前的米轨客运列车不同,南北轨道交通列车的功能远不止是运输,它也是一列旅游观光列车。周洪认为,开远市南北轨道交通列车作为城市公交线路的有益补充,不仅能让游客深入了解滇越铁路,同时也为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公共服务功能,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选项。

“科技先行,能否有效引领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米轨之旅能否和跨境旅游相结合,进一步释放滇越铁路的‘串联’效应?”……从昆明到河口,沿着米轨,追着火车,调研组发现,把“滇越铁路”品牌与城市生活行为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文化张力,也能更好地提升地区品牌形象,打造城市名片。

量体裁衣百年米轨焕发新生机

“我的祖上是广东人,他们通过滇越铁路来到河口,我的成长和这条铁路密切相关。”1月16日,调研组与河口瑶族自治县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河口县副县长龙艳对滇越铁路有着别样的情愫,同时,她对铁路的未来也有思考。她说,可以优先开发基础较好的河口延伸至越南老街的铁路,同时推出更多文创产品,再将河口海关遗址、百年邮局旧址等历史文化古迹加入到旅游线路中来。

“推动滇越铁路沿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不能只站在州市、省级文旅项目的层面来理解,更应站在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和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层面上来谋篇布局。”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副院长蒙睿认为,此项工作应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让文化旅游惠及滇越铁路沿线两国更多的地方和人民。

下一步,研究院计划与昆明东方书店等单位合作,以读书会等形式为滇越铁路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预热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研究院将在省文旅厅指导下,与合作伙伴和支持单位一起举办“百年滇越路户外康体走”系列活动,吸引中国、法国、越南及其他国家游客参与;同时通过举办画展、影展,发布图书、文创产品、短视频、专题片等方式扩大滇越铁路知名度,延伸出各类创意产业,将滇越铁路遗产廊道打造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云南文旅市场恢复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云南全域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成为中越文旅合作的经典案例。

座谈会上,调研组专家提出,在滇越铁路未来的旅游开发中,要将从原来的资源开发模式向价值阐释模式进行突破,要注重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线路范围与权限的关系、保护与保护程度的关系、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旅游开发收益的关系以及中越、中法、法越的交流合作,另外,进行“多规合一”、综合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旅游开发规划。

1月,北国依然雨雪纷飞,但沿着滇越铁路一路向南,却是看不尽的繁花似锦、赏不完的鸟语花香。“滇越铁路项目的开发将对红河州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云南迈卡集团董事长巢俊一直以企业家敏锐的眼光审视滇越铁路,未来他们将和当地政府、铁路部门加强沟通,为市场带来新的文旅产品。

链接

滇越铁路因其轨距为毫米,又称“米轨铁路”。作为云南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英国《泰晤士报》曾将滇越铁路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

滇越铁路全长千米,其中,从云南昆明到河口称“滇段”,长千米;从越南海防到老街为“越段”,长千米,至今仍是越南国内一条重要的经济命脉。

自年4月1日全线通车后,滇越铁路实现了货运及客运流通,促进了云南的对外开放;抗战时期,它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运输国际通道;改革开放初期,它是滇南的一条经济大动脉。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米轨活起来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