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农网」
“喏,昨天才有半个手巴掌长,今天差不多大了一倍。”穿着一身夏装,戴着一顶帆布遮阳帽的陈河扒开一丛西葫芦瓜的叶片,指着瓜藤上结出的一个西葫芦瓜说,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西葫芦瓜的长势一天一个样,“要是采摘不及时,头天还是‘精品瓜’,第二天就长成了‘次品瓜’,价格相差不少。”
长势喜人的西葫芦瓜。邓楚瑜摄
陈河今年45岁,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虹溪镇招北村委会陆家塘村民小组,曾是一名烤烟种植户。前几年,为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招北村委会启动了土地流转,陈河一家的土地也在其中。
从年开始,红河州烟草专卖局下属的农业发展公司在虹溪镇流转了余亩土地。在进行土地平整和配套机耕路、沟渠、管网等基础设施后,农业发展公司在稳定主业的同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流转土地租给当地村民和其他种植主体,引导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实现减工降本、助农增收。
今年9月,在当地打零工多年的陈河向农业发展公司租到了88亩土地,于10月初全部种上了西葫芦瓜。
虹溪镇招北村委会西葫芦瓜种植区域。邓楚瑜摄
得益于这段时间的晴好天气,陈河种植的西葫芦瓜长势不错,再过10多天就能收回投入的全部成本。“如果今年市场价格稳定,这片西葫芦瓜能赚到一幢装修好的二层小楼。”陈河高兴地说。
向农业发展公司租地种西葫芦瓜的,还有虹溪镇文笔村委会月亭寨村民小组刘永红。
一大早,刘永红全家总动员,开着车、骑着三轮摩托车来到地里开始摘瓜。今年他种了56亩西葫芦瓜,1个多月前,这块地里种下的烤烟刚采烤结束。
说起此前的土地耕作条件,刘永红颇为感慨:年,他向村里的十多户人家租了28块土地,勉强种下了20亩烤烟。“我们村的户均土地面积不大,耕地坐落东一块、西一片,劳作起来很不方便。”
年,按照“优先考虑当地有需求的村民”这一原则,农业发展公司将28亩土地租给了刘永红种烤烟。当年烤烟采烤结束后,他又接着在地里种上了西葫芦瓜,卖完瓜一算账,净赚十几万元。
去年和今年,尝到了甜头的刘永红将西葫芦瓜的种植面积保持在50亩以上,“这段时间瓜价不错,若能保持,今年卖瓜的钱能到50万元以上。”
当地群众种出来的西葫芦瓜销路如何?
“我收瓜不挑剔,只要没虫没病,村民们有多少我收多少。”于秀力说。于秀力是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人,今年47岁的他从24岁时便走南闯北收购西葫芦瓜,尔后再转运到内地城市销售,赚取中间差价。
年11月初,于秀力从朋友口中听到虹溪镇这两年大面积种植西葫芦瓜的消息后,便来到了这里考察市场,结果来了就不想走。
和西葫芦瓜打了20多年交道,于秀力一眼就能看出瓜的品质怎样,甚至能根据瓜的品质判断种植区域的土壤、气候等如何。当见到虹溪镇种出的西葫芦瓜的时候,于秀力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庆幸。
去年9月,于秀力从农业发展公司转租到了亩流转土地,全部种上了西葫芦瓜。今年9月,于秀力又向农业发展公司租到了亩土地,仍然全部种下了西葫芦瓜。
此前因销售渠道的局限性,虹溪镇西葫芦瓜的收购价格略低于外地。于秀力到虹溪镇发展后,由于需求量很大,在当地形成了良性竞争氛围,种瓜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如何留住于秀力这样的优质客商,农业发展公司把工作做得很细。
前阵子,农业发展公司把所属的一处烤房群租给于秀力收瓜,为他解决了此前收瓜场地有限的问题。“这儿的条件太好了,拖头车都能开进来。”烤房群里不仅有上千平方米的彩钢瓦遮雨棚,还配有宿舍,正好提供给于秀力从外地带来的分拣工人住宿,这让他赞不绝口。
虹溪镇西葫芦瓜产业发展旺盛的势头,离不开当地群众的辛勤劳作,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重视。
这几年,虹溪镇文笔村委会月亭寨村民小组西葫芦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乡亲们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西葫芦瓜产业发展起来了,但卖瓜的地儿却没有着落,此前村民卖瓜,要么是商贩到地里收,要么是谈好价格后将瓜运到指定地点装车,很不方便。
年,月亭寨村在上级支持下,在村头的一片空地上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的交易市场,为大伙儿解决了西葫芦瓜交易无固定场所的问题。如今,月亭寨村的这个交易市场承担了虹溪镇1.1万余亩大部分西葫芦瓜的交易,并吸引着临近乡镇的瓜农到此交易,每年的交易量超过万吨,交易额达数千万元。
今年,虹溪镇的西葫芦瓜种植面积达1.1万余亩,在当地政府部门和各级努力下,主产业链条愈发稳固,由此带来的用工、餐饮、住宿等衍生产业链条势头正旺,全镇西葫芦瓜的年综合产值突破亿元。
“在我们这儿,西葫芦瓜还有个叫法:‘小金瓜’。只要霜降晚一些来,今年还是一个好收成。”站在瓜田中的机耕路上,刘永红一边气喘吁吁地将一筐沉甸甸的西葫芦瓜搬到三轮摩托车上,一边咧着嘴笑着说道。
作者:邓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