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古城,曾是历史上西南边陲最重要的军事、文化、教育和经济重镇,近六百年前被古代越南占据,明代安南之役后,又回到中国版图,在这里还发生了一场假狮子战大象的奇异战争,您知道这是哪里吗?今天我就用镜头,带您走进西南边陲,走进素有“金临安、银大理”之说的西南临安,聊聊这里为什么这里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编辑说到临安,很多人或许会想到,位于浙江的南宋都城临安府,宋代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字里行间记录了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景象,被如今很多电视剧搬上了荧屏,让大家熟知。但今天我和大家聊的并非是南宋都城临安府,而是位于我国云南的另一座临安府,如今的名字叫做建水。
编辑话说,如今的建水是我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其中一个县,它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距离云南省会昆明市公里。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元代称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是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古城。有些朋友会说,建水不是多年历史吗?怎么来的年?编辑其实,建水早在西汉年间就有史记记载,只不过那时没有成为城市,甚至连村落都算不上。时至唐代元和年间,当时的南邵国才在此建立城池,其所谓的城墙也不过是夯土堆砌而成。如果按照南邵国始建算,那么年历史也是只多不少。
编辑让这座建水古城真正走向历史舞台的,源于一场战役,历史上名为“南安之役”。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派遣赵佗,率领大军远征,征服百越后,将其纳入秦朝统治。时至五代十国之后,安南(古代越南)脱离中原统治,成为独立王国,成为了明代王朝的藩属国。
编辑作为藩属国的安南,实在不太“本分”,自安南陈氏王族取代政权后,不仅蚕食、侵略、占领相邻藩属国,扩大地盘,居然还自立为帝,杀死了明朝外交官员,起兵袭扰中原。这可气坏了当时的皇帝,朱元璋之子朱棣,于是在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年他派出了统帅沐晟、张辅、王友等25员大将,精兵24万余人,分兵两路征讨安南。一路由广西讨伐,而另一路则由云南进攻。
编辑面对明军的征讨,古代越南安南虽然兵力比不上明朝军队,士兵训练素养也与明军天差地别,但是在安南军队中却有着一个神秘“军种”,一直以来就是他们攻城拔寨的利器,被安南军队吞并的几个藩属国,也正是吃了这个“军种”的亏。这就是“象兵”,或称“战象”。这种重达5吨,体高2米的庞然大物不打仗,光是站成一排,就能让对面的明朝士兵颤栗,更何况这种“象兵”还全身披挂甲胄,更加让人胆寒。
编辑正所谓,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此时的明朝军队已装备了当时的最新式武器“火枪”,明军为了破除“象阵”还设计出了“狮群”战术。大家别误会,这里绝不是指“狮子战大象”,而是战马经过“化妆”假扮狮子。大家都知道,大象是个战斗力很强的动物,尤其是多年训练并久战沙场的大象,战斗力更是爆表。编辑这事您知道,我知道,那明代的战马也知道!战马不敢前冲,再由你的火枪再厉害也是徒劳。于是明朝军队才想出了“狮群”战术,就是将马的眼睛蒙起来,在将狮子的画像覆盖在马的身上,假狮子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大象看到“装扮”后的战马,误以为是狮子转头就跑,瞬间将安南的士兵踩个稀烂,安南军队也是一败涂地,乖乖地举手投降。以此战术,不到半年的时间,明朝军队直捣东都,安南黎氏政权就此灭亡。
编辑安南之役结束后,明朝深知建水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将征伐云南的部队就留在了这里,还命令把戍边的军士家属,一并从内地送到云南,落籍为军屯户。年开始重新修整城墙,建立临安府,设立临安署府,此后在城内先后建有古城门、文庙、西南学政考棚等设施,我们如今在建水看到的一些古迹,也多为这个时期修建的。编辑建水自明代正式建城以来,在明清时期成为了西南边陲的门户,是滇南地区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文献名邦和滇南邹鲁之美誉。编辑如今的建水,不仅风景如画,民风淳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古建筑也是数不胜数。您要是有机会,走进建水临安署府,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仿佛在眼前上演,或是走在建水城郊外,感受千年古战场和如今百姓幸福生活的天差地别,总之来到建水您一定会不虚此行。
编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