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期路白苗族乡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民族工作主题,彰显文化特色的亮丽名片,积极探索“民族+文化”的双向并进工作模式,贯彻共享发展成果理念,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各族冬日的期路白苗族乡被一层乳白色的薄雾笼罩,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宛如仙境。
在这梦幻般的仙境中,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苗族群众正欢聚在龙泉社区的团结广场上,他们有刚满20岁的年轻姑娘,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还有年过花甲的老人,大家或跳芦笙舞,或打鸡毛毽,或绣着民族服装,时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处处洋溢出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感。
龙泉社区居民周应飞说:“我们现在70后80后的人都特别幸福,农忙的时候各忙各的,然后闲下来的时候,我们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打打鸡毛毽、吹吹芦笙、跳跳芦笙舞、还有绣花,就是总体的来说比较团结。”
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只有优秀民族文化通过代代相传从而不断延续和发展,一个民族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才能在文化自信中实现民族的团结和进步。为此,期路白苗族乡各(社区)村委会分别成立了芦笙队、刺绣队等,以文化活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龙泉社区芦笙队副队长李勇明一家就是这样传承芦笙表演技艺的。记者采访时,李勇明带着他的队员和叔叔李少明一起探讨芦笙吹奏和表演技艺,通过两代人之间的交流来发展传统文化。
“这个芦笙就是我们苗族(文化)的一种代表了,这个芦笙我也是从我叔叔家学来的,不光我们会,我们要把这个芦笙传承下去,让我们的下一代也会吹芦笙,不要让我们苗族文化的代表失传,这是我们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社区芦笙队副队长李勇明说到。
为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期路白苗族乡深入开展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创建工作,通过挖掘整理苗族原生态文化内涵,建设文化传承馆,以花山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民间体育竞技,不断激发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意识,全力打好“以乡村振兴为主导的民族团结示范牌”。
期路白苗族乡宣传委员吴绍文介绍说:“近年来,我们以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乡镇为契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农村社区组建民族文化队伍,通过常态化开展工作,一是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第二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常态化开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三是以常态化开展文化工作为载体,保护和发展了民族文化,四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开展,传承和发扬了苗族特色文化,促进了我们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
期路白苗族乡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宣传、载体、体系等方面入手,展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文化风采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