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个旧市沙甸区(镇级)是个旧市(县级)的一个区公所(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网上有人称:沙甸区已撤销,现沙甸区为“沙甸新农村示范区”的简称,误),位于个旧市北部,下辖沙甸回族乡、新沙甸回族乡、金川回族乡和冲坡哨彝族乡等4个乡(注:村级)、11个自然村,区公所驻金川回族乡穆斯林大街(距个旧市区20公里)。全区面积27.5平方公里,人口1.9万人(年)。有回族、汉族、彝族等10个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沙甸是云南省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也是全国著名的回族聚居区,境内有大小清真寺9座,被誉为东方“小麦加”。
一、山川奇气曾钟此,得天独厚名不虚
沙甸地处平坝,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沙甸河(又称玉带河)流经境内,适合种植,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几个县城的中心点:东距滇南商业城镇——蒙自市区仅30公里,南距个旧市区仅20公里,北距开远市区仅18公里,西距建水县城50多公里。交通四通八达,蒙(自)宝(秀)铁路(原名个(旧)碧(色寨)石(屏)铁路,窄轨)、鸡(街,位于个旧市境内)石(屏)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昆(明)河(口)二级公路(部分为国道一段)、扬(武,位于新平县境内)鸡(街)公路(部分为国道一段)在此交会。天然的地理条件,提供了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经济上的有利条件,促进了人口的集中。
二、元末回族始聚居,沙甸马帮遍滇南
沙甸回族自元末明初来这里定居,至今已有多年。其族源相传为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死后封为“咸阳王”)及其部下的后裔。至今,沙甸的赛、沙、纳、马、白、丁6大姓都奉赛典赤为祖先。清代前、中期,沙甸回民马帮走遍滇南,甚至远走缅甸、泰国、越南。清道光初年,沙甸经济已明显超过周边其他少数民族。年个(旧)碧(色寨)石(屏)铁路通车后,沙甸的商户和小贩几乎垄断个旧矿区的大米、木炭和蔬菜的供应。俗话说,“沙甸回民户户经商,人人都会做买卖。”据年调查统计,沙甸村人口已达户人,是滇南最大的村寨。
三、本属蒙自县,首设沙甸里
明弘治十五年(年),蒙自县推行“改土归流”,设沙甸里,管辖今沙甸、鸡街一带。
清康熙四年(年),蒙自县置倘甸乡,今沙甸属之。
嘉庆二十四年(年),蒙自县置沙甸里。
光绪三十三年(年),蒙自县废里置区。今沙甸属北区。
年,析蒙自县置个旧县。蒙自县置7个区,其中五区下设19乡2镇,管辖今鸡街、沙甸、倘甸等地。蒙自县属滇南道(年改名蒙自道,年裁撤)。
年,蒙自县置9个区。其中六区下设若干乡镇,管辖今鸡街、沙甸、倘甸等地。蒙自县直属云南省。
年,,蒙自县废区扩乡(镇),今沙甸属鸡街镇。
四、一度隶个旧,三载还“故主”
年1月,蒙自县沙甸地区解放。2月,设立沙甸村公所。4月,蒙自县设5个区,今沙甸属鸡街区。9月,鸡街区改称二区,领鸡街、大屯、倘甸3街,沙甸、沙翁、龙井、玉林、观音、龙头寨6行政村。蒙自县属蒙自专区。
年2月,蒙自县改行政村为乡。沙甸行政村改设沙甸乡,仍属二区。同年。个旧县改为个旧市,省直辖。
年底,土改运动结束后,沙甸召开第一届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沙甸乡第一届人民政府。
年5月,蒙自县撤销二区及所属各小乡,设立鸡街区级乡。同年,蒙自县改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年3月,将蒙自县鸡街区(包括今沙甸)划归个旧市,成立钢铁公社,沙甸为第二管理区。10月,国务院批准:个旧市划归红河州,州府由蒙自县迁驻个旧市(注:年迁回蒙自县),同时,撤销开远、蒙自县,其辖区划归个旧市。
年10月,恢复蒙自县、开远县(年国务院批准),由个旧市代管。
年,个旧市钢铁公社改称鸡街公社。
年2月,蒙自县(年改市)、开远县(年改市)改属红河州。将个旧市鸡街(包括今沙甸)等公社划归蒙自县。
年11月,蒙自县改公社为区。今沙甸属鸡街区。
年,蒙自县成立沙甸公社,属鸡街区。
年,蒙自县复改区为公社,原各区(镇)所辖小公社改称大队。沙甸公社(今沙甸区)并入鸡街公社,改为兴无大队(意为“振兴无产阶级”)。
年5月,蒙自县鸡街公社改称红旗公社,下辖兴无大队(今沙甸区)等。
年(?),蒙自县红旗公社改称鸡街公社,下辖兴无大队(今沙甸区)等。
年,蒙自县鸡街公社兴无大队(今沙甸区)改名沙甸大队。
五、沙甸事件惨人寰,炮击平民骇听闻
“文革”期间,推行极左路线的反革命帮派集团及其党羽倒行逆施,强行关闭沙甸的清真寺,查抄焚毁伊斯兰教典籍,残酷迫害宗教界人士,疯狂践踏民族宗教政策,回民正常的宗教生活不能进行,引起回民的强烈不满,民族关系极度紧张。年10月,沙甸回民群众自行打开清真寺,要求恢复民族宗教政策。年1月,执行极左路线的帮派集团及其党羽,把群众的正当要求视为反革命宗教复辟,进行打击迫害,使得集体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群众生活困苦,从而使回族群众落实政策的要求更加强烈。年5月17日,云南省委、省革委会派出工作队,在解放军的协助下进驻沙甸,但被沙甸回民堵住。云南省委作出“性质变了”、“政治解决已无可能”的错误结论。7月29日凌晨,上千解放军对沙甸以及附近的大庄、新寨、田心、茂克、车白尼等回族聚居村实行军事包围,黎明时开始用榴弹炮轰击,导致沙甸、茂克等村大部分房屋被毁,多(一说多、上千人,官方称余人)无辜的回族同胞不幸身亡,其惨状目不忍睹,酿成了全国罕见的“沙甸事件”。这一事件当时被定性为“反革命武装叛乱”,这就完全混淆了矛盾性质,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加深了民族隔阂,在政治上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年2月,经中央批准,中共云南省委和昆明军区党委联合发出《关于沙甸事件的平反通知》(()7号文件),撤销之前“反革命武装叛乱”的结论。通知称,沙甸事件是地方上推行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结果。通知还称,中央的指示是正确的,责任在于当时中共云南省委主要负责人(周兴)。年,沙甸大清真寺得以重建(年底建成)。年7月,中共云南省委发出《关于撤销中共云南省委、中共昆明军区委员会联发()7号文件中个别结论的通知》((87)31号文件),撤销年通知中个别不正确的结论,至此,“沙甸事件”得到完全、彻底的平反。
六、重归个旧市,留区到如今
年12月,将蒙自县鸡街(包括今沙甸)、倘甸2公社划归个旧市。个旧市划出鸡街公社沙甸大队,设立沙甸公社。
年,个旧市各公社改为区,各公社所属大队改为乡。沙甸公社改为沙甸区,下辖沙甸、新沙甸、金川3个回族乡和冲坡哨彝族乡,区公所驻新沙甸乡(后迁金川乡)。
年,个旧市改革区乡体制,撤销区公所,改设乡、镇,并将原各区(镇)所辖乡、镇改为村公所或村办事处(为乡、镇的派出机构)。上级批准:撤销沙甸区,改设沙甸镇;撤销沙甸、新沙甸、金川3个回族乡和冲坡哨彝族乡,改为村公所。鉴于沙甸情况特殊,红河州、个旧市有关部门认为沙甸进行乡镇人大选举的条件尚不成熟,决定保留沙甸区(沙甸镇实际上未成立)及所属4个小乡(村级)。
年,个旧市改革村级体制,将原村公所和村办事处改建为村民委员会。但,沙甸区(镇级)及所属4个小乡(村级)继续保留。延续至今。
由于“沙甸镇”具有官方批文,故自年后,在官方行政区划统计时一直使用“沙甸镇”这个名称,而事实上长期存在的沙甸区不计入云南省及全国区公所统计名单。
参考资料:
《沙甸的昨天、今天》,沙甸区委、区政府编,云南民族出版社年8月第1版
《沙甸回族史料》,沙甸回族史编写组,年2月印刷
《云南省个旧市民族志》,云南省个旧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云南大学出版社年版
《个旧市志》(上下),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
《个旧市志(-)》,云南美术出版社年版
《蒙自县志》,中华书局年版
《云南省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年1月修订
《云南省地图册》,星球地图出版社年1月第1版
《云南民政志》,云南省民政厅编,年印刷
《云南省志·民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
《云南省志·地理志》,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商务印书馆年版
《云南省行政区划简册》,云南省民政厅编,年印刷
《云南辞典》,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
《沙甸的昨天、今天》,徐丹、林鹏,节自《西南少数民族文史资料丛书经济卷》(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
《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3》,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
《民族地区的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年版
《云南“沙甸事件”中若干民族理论问题探讨》,杨荆楚,原载《甘肃民族研究》年第1期
《云南沙甸研究》,何艳春,原载《职大学报》(包头)年第1期
《骇人听闻的云南沙甸惨案》,周康,原载《炎黄春秋》年第7期
云南沙甸事件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