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阵以待防范境外疫情输入
为严防境外疫情从海上输入,4月24日,浙江省舟山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民警来到辖区双阳码头,向海上作业人员发放防疫宣传资料,提醒作业人员加强防护、遵守海上船舶管理规定,降低疫情输入风险。邹训永摄
由于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增加,黑龙江绥芬河公路口岸暂停客运功能,强化货运入境检查。图为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日前在公路口岸货检通道查验入境司机证件。蔺勇达摄
打击边境犯罪
广西:打击非法入境防输入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自4月9日开展“亮剑·”打击非法入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打掉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团伙2个,抓获“蛇头”14名,侦破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案件10起,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64名,查处“三非”外国人名,拘留审查75名,执行遣送出境38名,涉疫隔离86名,全面封堵境外疫情流入通道。
当前,外籍人员经中越边境非法偷渡入境逃避疫情风险的可能性加大,加上内地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大量劳力,边境地区“三非”外国人偷渡形势严峻。为此,广西公安厅自4月9日起开展“亮剑·”打击非法入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各地公安机关根据专项行动部署精神,发挥各部门、警种的职能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迅速启动公安检查站和治安卡点,加强查缉力度,特别是对境外入桂交通要道的服务区、加油站、收费站,采取定点与流动相结合方式灵活机动查缉,拦截企图偷渡入桂、出桂潜往内地的境外人员。各县市公安局加强对辖区按摩店、旅馆业、出租房屋、中介机构、用工企业等重点部位检查走访,积极排查发现非法入境人员,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本地区停留居留外国人落地核查和动态管控,及时发现非法入境人员。
梧州市公安局组织对全市社区、小区、村屯和个林场、67家石场以及重点行业场所、重点交通枢纽、重点案件涉及“三非”外国人的情况进行摸排。北海海警加大海上巡逻管控和船舶登检力度,加强港口码头船舶管理,严防境外人员通过海上非法入境,同时深化与民航、铁路、交通等部门的业务协作,最大限度阻断非法入境人员内流渠道。钦州市公安局强化防范沿海地区境外疫情输入工作督导,充分发动群众对防范打击非法入境违法犯罪工作的支持。崇左市公安局加大对边境一线通道、便道、边境贸易点等重点地区、重点地段的管控力度,在边境通往内地的主干道增设20个临时执勤点实行24小时双向查缉,对中越边境通道、便道进行24小时不定期巡逻,筑牢边境地区防“三非”外国人内流的第一道防线。
守住边境线
云南:筑牢防范疫情输入屏障
新冠肺炎疫情防输入工作开展以来,云南25个边境县公安机关启动一级勤务,全民动员守好点,联防联控巡好线,纵深推进控好面,全力构筑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屏障。
管住人、管住村、管住通道、管住边境,公安机关与相关部门无缝衔接、协同作战。临沧市公安机关完善抵边警务室和治安执勤点工作机制和警务运行模式。在号界碑至清水河老国门47.35公里的边境线上,公安边境管理部门设置9个执勤点,地方党委、政府设置28个执勤点,各点之间遥相呼应,真正形成“铜墙铁壁”。
以村为哨、以乡为堡,对边境县、边境乡镇、抵边村寨实行网格化管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公安机关建立健全“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人”的网格包保机制和“网格+卡点+巡逻”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网格员人,做到了抵边村寨网格管理全覆盖、无死角。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公安机关在个抵边村寨建立联防队参与群防群控,日均出动警力余人次。
小路、便道、通道及时封堵,防范偷渡和不法分子潜入潜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公安机关对一线19条重点便道、小路和重点地段采取24小时轮流驻勤的方式实施%封堵管控,对二线主要公路和5条易绕关避卡的小路采取24小时轮流驻点全面管控,对管控难度较大的便道采取人防、犬防、物理隔离等方式隔离封堵。普洱市公安机关下沉警力余人,在边境一线设置13个固定卡点和75个联合执勤点,提高巡逻密度和频次。
人力有限,科技补位。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公安机关采取边境视频24小时巡查,边境重点路段、重点区域24小时巡防,边境重点部位、通道24小时封控“3个24小时”工作措施,统一指挥、调度边境一线巡防封控执勤力量。
甘肃:打造丝路边陲“铜墙铁壁”
为把好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道关口,甘肃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坚持统筹力量、多方联动、闭环管控,筑起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
统筹力量,确保防控体系运行高效顺畅。甘肃边检总站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先后11次召开专题视频会议,紧跟疫情形势变化,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督促。边检总站党委成员坚守岗位、靠前指挥,紧盯关键环节和重要点位,以实地检查、视频巡查等方式开展严督实导,对存在的短板漏洞提出要求,立即整改。同时,甘肃边检总站机关成立5个专项工作组,各负其责,全力推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高效运转。
多方联动,严抓口岸边境安全。甘肃边检总站严格落实“三提前、三共享”工作机制,即旅客登机前、航班起飞后、落地入境前掌握人员信息变化情况,及时与海关检疫部门、航班入境口岸所在地联防联控单位、人员入境目的地卫生健康部门共享信息。各边境派出所通过电话联系、辖区走访,逐点逐户逐人开展排查。民警对辖区交通要道开展巡逻,并加强对宾馆、旅社、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检查,进一步强化与政府、医院等部门单位协作沟通,确保信息交流畅通无阻。
闭环管控,全力做好队伍内部安全防范。甘肃边检总站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方案》,邀请甘肃省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专家为全体民警职工开展疫情防控知识讲座,现场进行防疫实操技能培训,科学指导各级做好执勤执法场所营区内部的防疫消杀,规范佩戴各类疫情防护装具。截至目前,各级边检站共购置口罩1.4万余只、防护服余套、护目镜余个、一次性手套鞋套余双,有力保障执勤执法人员自身防护。
管好境外人员
恩施:做到境外人员信息清情况明
当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多措并举、扎实工作,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恩施出入境管理支队对在恩施的境外人员情况进行缜密排查,将在恩境外人员纳入健康管理体系,做到信息清、情况明。组织民警定期联系在恩境外人员,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境外人员信息库的更新。协同八县市出入境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构筑防范境外疫情输入严密防线。
恩施出入境管理支队多方位宣传出入境最新政策,以便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减少非必要的出入境活动。按照“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上门办”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助力复工复产。
此外,恩施出入境管理支队协助州侨办为15批77人次提供服务,为港澳台同胞5批10人次提供服务;服务湖北民族大学国际交流处留学生27人,妥善安置滞留恩施的6名留学生;为滞留境外的名恩施籍游客开放回国通道,协调专车接回因疫情停航滞留境外从宜昌转机的恩施籍游客49人。
来源: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