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云南网」
近年来,红河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红河州提出的“三个示范区”发展定位和县委“”工作思路,以打造“绿色食品牌”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揽农业农村工作,狠抓粮食、水果、畜牧等主导产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当下,正值红河县沃柑成熟采摘的时节,走进红河县顺和庄园沃柑种植基地里,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一棵棵沃柑树被压弯了腰。农民们正忙着采摘、装箱、运输成熟的沃柑,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往日的荒山秃岭,如今生机盎然,各种果树枝繁叶茂,园区路网纵横交织。公司入驻红河县以来,致力于发展芒果、沃柑、冰糖橙等热区水果种植,走标准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路子,已流转荒山荒坡亩。公司通过引进和培育热区水果产业,有效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增收。“在水果基地里面务工,一个月的劳务收入,待遇也好,又管吃管住。”大黑公村民杨永明这样说。
红河县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是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理想之地。近年来,红河县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立足资源和交通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巩固提升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保护开发,努力打造全省干热河谷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县,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红河县境内米以下海拔,干热河谷面积56.94万亩,第一期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有33.42万亩,现已开发的面积为25.2万亩,形成了以芒果、柑橘、荔枝和西柚为主的热区水果20.1万亩。通过种植林果,改变了红河县干热合河谷荒山秃岭的现状,实现绿水青山,辐射带动12.96万人口。”红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决坡说。
近年来,红河县狠抓粮食生产,殷实人民“米袋子”。实施科技增粮措施,加大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年,全县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42万亩,其中,完成小春播种面积10.62万亩,产量达2.23万吨;大春粮食播种面积31.8万亩,产量达12.11万吨;蔬菜播种面积9.2万亩,产量达13万吨。
红河县以培育农业企业为重点,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打造“绿色食品牌”为契机,不断做大做强热区水果产业,努力让漫山林果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年,全县累计发展水果面积20.1万亩,有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个、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8个,绿色认证食品4个,有机产品31个。
红河县抓实以生猪、肉牛为重点的畜牧产业,抓好畜禽品种改良,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加强畜禽养殖发展,保障肉、蛋奶供应。加快生猪规模养殖场转型升级,提高生猪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加快提升生猪出栏率。年,完成肉猪出栏26万头,肉牛出栏3.8万头,肉羊出栏6.28只,家禽出栏万羽;全县肉类总产3.56万吨,禽蛋总产吨。
红河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抓好“厕所革命”改厕工作。年完成卫生户厕改建任务座;积极开展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排查工作、农业面源污染排查工作。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拓展深化村庄清洁行动。目前,已上报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个,精品示范村14个,美丽村庄92个。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如今,走进红河县普通的农民庭院,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感受到的是产业兴旺、物阜民康的祥和画卷。
云南网通讯员毛敬华赵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