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元蔓高速进入红河县,沿途江水蜿蜒,两岸郁郁葱葱。“山高难把五谷出,水大难作救命汤。”这首民谣道出了曾经干热河谷区干旱缺水的困境。
元蛮高速
近年来,红河县以“红河谷50万亩热区综合保护修复”为载体,统筹推进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天然林保护与热区开发,森林覆盖率达60.48%;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基地示范、群众参与”的模式,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推进引水提水、河库联通、高效节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干热河谷土地开发面积达25.2万亩,实现干热河谷区域水果产业产值7.6亿元,带动周边户农户协同发展热区产业10.5万亩。通过林果种植,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率达58.3%。
红河谷热区综合开发
山坡上,车古乡车古大寨村民李红达夫妻正忙着修剪芒果树。身后的芒果、柑橘等热区经济作物连绵成片,热风中夹杂着浓郁的果香。“5年前,我们一起应聘到库博公司做了管护员,如今管理着多棵芒果树。一方面离家近,另一方面收入稳定可观。”李红达说。
芒果采收
红河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具备种植热区水果、经济作物的天然优势,干热河谷区域广阔,面积达56.94万亩。
“年以来,公司和当地政府一起规划、改地、修路、架管,打造干热河谷保护修复实验示范基地,种植了柚木、云南石梓等名特木材经济涵养林共1.5万多亩。”库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学明说,一根根滴灌管道从10公里外的洛浦水库引水灌溉,如同毛细血管遍布4.1万亩土地,秃岭披上了绿装。
库博农业瓜果飘香的“花果山”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修复成效初显后,库博公司启动了“田园计划”,打造冰糖橙、沃柑、柚木等万亩生态果园。去年公司实现收益万元,2个村集体4个村民小组户余人直接受益。
红河县库博农业发展基地
红河县与世界农用林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部门合作,科学统筹生态修复与有效利用。今年2月,全球首个金木棉全产业链基地落地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培育起红河干热河谷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探索如何在山地环境中做到循环发展,我们希望为红河谷提供多样化的方案和解决途径。”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初说。
康藤帐篷营地
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红河县推进干热河谷观光与休闲农业、康养旅游融合发展。如今,干热河谷已经改头换面,从荒山荒坡变成瓜果飘香的花果山,茁壮成长的绿色植被滋润了土地、吸引了投资,更为红河上游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原标题:《红河县保护修复50万亩热区生态——荒坡披绿河谷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