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谷赏风景,走村入户访民情,一座云南边疆小城的自然之美就可以尽收眼底,而最令人动容的是当地各族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并与蝴蝶终身结缘的故事。
01.守护良好环境,边疆小城成为名副其实的蝴蝶之乡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金平县)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森林植被保存完整,森林覆盖率达61%,拥有63万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物种丰富,享有“蝴蝶之乡”的美誉,是滇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而最值得一说的则是位于县城东部的马鞍底蝴蝶谷(以下简称蝴蝶谷),因其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北热带、南亚热带的过度区域,高差明显的垂直地带变化和干湿分明的季节变化,以及保存较好的原始森林植被和复杂多样的区域环境,为蝴蝶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界河龙脖河与红河的交汇处到五台山的山巅,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蝴蝶的美丽身影。特别是每年5月底到6月底,蝴蝶谷上亿只箭环蝶集中爆发的奇观,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人们与蝴蝶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金平县中国·红河蝴蝶谷管理局蝴蝶爱好者杨镇文告诉记者,小时候,蝴蝶经常会堵在道路上,影响出行,不懂保护生态环境的他曾经拿棍子打开蝴蝶开道。
后来,随着保护生态环境力度的加大,村民对蝴蝶有了全新的认识,杨镇文也变成了研究蝴蝶、保护蝴蝶的人,这一干就是22年,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蝴蝶守护者。
蝴蝶的生命脆弱,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对生态环境要求十分严格。为加强蝴蝶谷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蝴蝶谷资源,金平县于年出台实施《马鞍底蝴蝶谷保护管理条例》,成立了中国·红河蝴蝶谷管理局。县蝴蝶谷管理局与县森林公安局紧密配合,持续加大对蝴蝶谷景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并在蝴蝶爆发期间加大对游客以及当地群众的宣传力度。通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箭环蝶的顺利爆发具备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杨镇文介绍,“目前,我国共有蝴蝶种类12科。蝴蝶谷拥有箭环蝶、凤眼蝶、喙凤蝶、美凤蝶等多种蝴蝶,已发现采集到的蝴蝶有11科多个种,是世界上自然蝴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金平成为‘蝴蝶之乡’名副其实。”
02.创新保护方式,蝴蝶与居民成为亲密伙伴在马鞍底乡,箭环蝶在短时间内大量集中羽化成蝶,在山林间、小溪边、小路上、树木上时而扎堆,时而漫天飞舞,形成一年一度的生物活动大奇观。这样的蝴蝶爆发点,在当地有20多个。
据了解,马鞍底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白袖箭环蝶的生存,经过多年的生物演化,箭环蝶已然成了当地居民的亲密伙伴。
谈到蝴蝶的喜食偏好,金平县文联副主席车有英热心地告诉记者,“马鞍底的箭环蝶最喜欢带有酒味的发酵食物。”
为了让蝴蝶吃到美味健康的食物,杨镇文花了22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在爬山涉水与蝶共舞中,积累了大量蝴蝶养护的经验。不仅对各种蝴蝶的习性了如指掌,还自行研制出喂食蝴蝶的营养液。每年箭环蝶爆发期间,他都要到山里的固定点位给蝴蝶投喂营养液。
杨镇文告诉记者,“营养液由菠萝、糯米粉加上食盐和醋密封发酵后形成,每次喷洒过营养液后,只要3到5分钟,成百上千只蝴蝶就会奔涌而来。营养液让蝴蝶的寿命延长了5天至7天,同时让蝴蝶产下更多卵。
在杨镇文和乡亲们眼里,蝴蝶是他们的亲密伙伴,马鞍底不仅想方设法给蝴蝶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还在努力让外界看到蝴蝶的美丽。
在马鞍底乡中寨村委会滮水岩村小组建立的中国·红河蝴蝶谷标本馆内,从蝴蝶谷采集的多种近件各式美丽的蝴蝶标本展示其中。
在地西北村“七彩蝴蝶”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的蝴蝶园里,30多种蝴蝶享受着各种植物大餐,自由自在完成自己的生命轮回。
杨镇文打趣地说,“马鞍底被打造成了蝴蝶乐园,每年12月,成千上万的虎斑蝶从很远的地方迀飞到蝴蝶谷内越冬。”
03.人蝶和谐共处,促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马鞍底乡是一个集边疆边境、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贫困等特征于一体的典型农业乡。虽然当地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但各族群众以代代相传的责任意识完成了保护蝴蝶的使命。
马鞍底乡宣传委员徐正慧告诉记者,“我们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重点抓好“中国·红河蝴蝶谷”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通过抓实抓好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管护、森林抚育、荒山改造、退耕还林、陡坡治理、节柴改灶、太阳能安装等多种措施,确保生态建设有效推进,生态环境稳中向好,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徐正慧介绍,“马鞍底乡不仅有举世罕见的蝴蝶爆发奇观,更有长寿之乡的人文特色。目前,全乡80岁以上健在老人名,其中百岁以上老人3名。”
人们为保护蝴蝶出力,蝴蝶也正回馈人类,让当地群众从保护中真正获益。
杨镇文与当地的20多位村民一起成立“七彩蝴蝶”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科普+保护+产业开发”的致富模式,努力把蝴蝶园打造成为集自然蝴蝶观赏、科考、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蝶在身边舞、人在画中游”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目前,蝴蝶园已初具规模开门迎客。下一步,游客不仅能在蝴蝶园里与几十种蝴蝶亲密接触,还能近距离看到蝴蝶破茧成蝶的全过程。
近几年来,马鞍底乡依托蝴蝶谷良好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年,全乡实现旅游业总产值余万元,同比增长2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5%。
当前,马鞍底乡正在进一步挖掘当地森林、水系、梯田、蝴蝶、长寿等各类旅游资源,全力实施蝴蝶谷小镇、中国·红河蝴蝶谷坪河自然景区、蝴蝶文化生态体验园等项目建设,加快蝴蝶工艺品等旅游产品开发进程。“我相信蝴蝶谷一定会越来越美丽”,杨镇文自信地说。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往期精彩回顾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一图读懂云南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喜报
云南13个作品获奖!快看看你在不在其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