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祖国大地如沐春风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南方地理优势发展工业,人民越来越富裕,那么在云贵高原上这样山高峡谷深的地方不能发展工业人民经济从哪来,该怎么办呢?云南省地处祖国大西南、地广人稀、民族众多、人文自然资源丰富、于是云南人民将本土的民族文化与美丽的山水风光开发利用成旅游资源,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来游玩,从而带动了云南的经济发展,为云南人民的生活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
云南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人文资源与资源资源集合为一体,旅游为云南人民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那么旅游资源改变人们的生活,那就是将本土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名胜古迹进行包装,然后收取门票,增加就业机会,带动餐饮、酒店、民宿、特产而增长了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云南旅游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云南人民的生活已经非常富裕。
云南旅游资源很多,有清澈见底的高山湖泊,有终年不化的雪山,有热带雨林,名人故居,历史文化名村众多旅游资源,如果要提到旅游人们第一个选择的省份就是云南,因为云南一年四季如春的气候,众多的美食、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所以选择云南。
在云南南部地区有一个县城这个县城所有景区名胜古迹没有一个收门票,全部免费,那么这个县城就是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石屏县,石屏县与旅游比较火爆的建水县城相邻,石屏跟建水旅游资源相比石屏旅游资源更丰富,建水县侧旅游非常火爆,那么石屏县为啥就不发展旅游吗?难得石屏县人民不缺钱吗?其实不是的,因为石屏县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交通限制、没有通高铁、加上石屏县经济是以农业为主,所以没有发展旅游,所以没有一个景区收费。
说到石屏县名胜古迹众多,那么最有名的名胜古迹就当属于石屏县宝秀镇的郑营村啦,郑营村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郑营村古建筑民居四合院构成了这个村子,分为三街九巷。郑营村被列为云南第一历史文化名村,首先郑营村名字的来历,在宝秀镇有九冲十二营,一个营跟一个冲分别为一个村,为什么村叫营,这个来历就是明朝大军在平叛云南之后,朝廷下旨为了开发云南地区,就把在云南的军队安抚在云南,其中一支军队就来到了石屏县宝秀镇,军队以一个营为单位定居,这个营的人姓郑姓比较多,那么就改这个村为郑营,军队不打仗了,军队就安家落户、结婚生子,就开荒种地过着平民百姓的居家生活,那么郑营村就是以前军队的一个营,今天叫一个村,那么宝秀镇九冲十二营,都是当年的军队在此安家,所以郑营村就是这么一个来历,随着今天的发展,历史久远、很多营已经改为了村,今天郑营还叫营,哪也是为了迎合旅游发展,宣传历史文化。
郑营村之所以被评为云南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村”,那也是因为这个村有很多历史文化建筑,其中最有名的建筑就是郑氏宗祠、陈氏宗祠,这个村叫郑营还有郑姓族人的宗祠,其实这个村陈姓族人才是站主要,因为陈姓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名人,那就是民国近代任颠越铁路的总经理:陈鹤亭先生。
陈鹤亭(-),名钧,字鹤亭。云南省石屏宝秀郑营村人,清末进士,云南名仕,实业家。主持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临石铁路”即蒙(自)宝(秀)线铁路。陈鹤亭是晚清时期云南石屏三个进士之一,曾被派往日本考察回国后任过县令,后被任命为黎元洪大总统的秘书。个旧锡矿总理,担任个旧锡矿总理,是个旧快要倒闭的锡矿扭亏为赢,还盈利两百万元。
陈鹤亭先生一直注重家乡的教育事业在郑营村办起了郑营小学,后有倡导集资金办起石屏中学,陈鹤亭先生一直为家乡教育,锡矿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走在郑营村看到很多陈鹤亭先生为家乡修建了道观长春阁、小学、陈氏宗祠,陈氏民居等村中众多名胜古迹,陈氏宗祠是郑营村最具特色的建筑,其次就是郑氏宗祠、至今保存完好,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可以称得上云南最大的宗祠,陈氏民居可以媲美北方的乔家大院,郑营村的民居建筑被古建筑专家称为中国明清建筑的博物馆。
游览郑营村让你了解这个不一样的南方历史文化名村,众多古建筑,关键是郑营村作为云南第一历史文化名村,没有收取任何门票费用,几个比较特色的建筑,陈氏宗祠、郑氏宗祠、陈氏民居、乡愁书院,有专人管理,免费开放,游客免费游玩,其他没有专人管理的民居四合院、每个四合院都雕梁画栋、充满着隆隆的文化气息,很多四合院还有人居住,但是这里的人们和蔼可亲,只要敲门沟通一下都可以进院游览。
游览完了郑营历史文化民村,让你感受了这里隆隆的历史文化气息,还可以品尝本村的美食“大闸蟹”郑营村盛产大闸蟹在云南享有盛名。对于这个对外界名气不大、而又是云南第一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子,免费游玩、可以说这么有历史文化的村子,可能在当下旅游圈地收钱的历史文化名村很中难找到几个这样免费的的历史文化名村,你来过石屏郑营村吗,欢迎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