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风雨建水,愿有岁月可回头168小时探访
TUhjnbcbe - 2025/7/20 17:36:00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

面包车从舍得山顶顺着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下到海拔m的南盘江面,过了一座桥,就到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经历了千米高原反差,氧气浓度增加,打开车窗,温润的空气扑面,让人昏昏欲睡。

第72~79小时,自然的缩影

南盘江大峡谷还在夏季,近日上游连降暴雨,水量大增,还泛着红色,再往前流公里,便汇入到黔西南万峰湖。大江两岸植物茂盛,密林中偶尔传来“唧唧嗷嗷”的怪叫,老司机猜测,是来自当地特有的猕猴。

火龙果在山谷里被大面积种植,一大堆红心品种堆在路边无人看守。它们的主人在山坡上忙着采摘,不太情愿下来招呼我们,农夫叉着腰,在m之外高呼:“5块钱一斤,小的随便吃”。

建水是今天的目的地,大部分时间在路上。途中经过弥勒、开远,以及州政府所在地——蒙自。蒙自除了有名扬天下的米线,也是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世界锡都个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文献名邦石屏,还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构成红河州方方面面的实力。再加上锡、陶瓷和梯田文化,多彩红河州被誉为云南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

俯瞰建水古城

第79~82小时,时空漂移,又一座古城

建水是一座古城,当车开到市区中心地带,轮胎碾压石板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产生了在大理古城的错觉。相似氛围的城市,巍山古城也算一个。在建水,我看到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楼子,城墙早已不复存在,它们的去向和其他古城一样,成了民居宅基的一部分。

在一家需要排队的老字号饭店吃了两大碗米线,然后满足地去逛街。和来来往往的陌生人擦肩而过,很快找到了久违的市井味道。由于老城的建筑低矮,人们出行靠肉腿,黄昏时分比较凉爽,大街热闹非凡。

光滑的石板路上似乎更适合穿着老北京布鞋在上面行走,从朝阳门走到永贞门,暮色下,路过文庙、学政考棚、青瓦房、古牌坊,还有矮墙荒草、古树以及似曾相识的姑娘。随着电动车划过一道道光,时空漂移,勾起儿时泛黄的记忆。

第82~92小时,边地学子进阶之路

建水古城散发出文化的醇香比食物更印象深刻,为了应景,住进了古色古香的翰林苑。这家酒店的所在地刚好是建水古城中心的位置,紧挨着学政考棚,距离文庙仅百米。在古代,翰林苑是四方学子扎堆居住的地方。

建水的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是院试的级别,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即可被朝廷委派为官员。滇南是国土偏隅之地,院试的存在为大山里的学子提供了仕途的机会。怀揣天下的学子从这里走向全国,成为名士名儒名臣,留芳青史。

“翰林”为官职,明清两朝的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草拟典礼文书。他们是中国古代地位最高的文化阶层。明清时期的建水人才辈出,先后有13位建水人考入翰林院。这些进入中国最高学府的边地学子,展示了建水的人杰地灵,也将建水历史文化推向一个高峰。

第92~94小时,允吸云南财富的吸管

翌日清晨,一场大雨如约而至,使得我们接下来的行程略带淡淡的忧伤情调。大雨中,撑着伞,步行来到建水古城的老水火车站,抬头看到门厅上显眼的标宋字体“临安站”。由此不得不引出一段名字背后的故事。

在唐南诏王时期,此地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元代开始设建水州,到了明洪武十五年(),本设在通海的临安府行政机构,迁至建水州,并改名临安府,拓地改建砖城,故有建水城,又称临安城。到了民国三年(),政府觉得与浙江临安县重名,遂恢复了建水旧名。

建水火车站的“临安”之名暴露了这条铁路始建于民国三年之前,它就是著名的“滇越铁路”,在那个时代曾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滇越铁路北端在昆明,南端在越南海防市,建水是其中的一小站。因始建年代早,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窄轨铁路,称作“小火车”,百年前,法国人为掠夺云南的矿物资源而建,近代史学家将其定性为“允吸云南财富的吸管”。

第94~96小时,双龙汇

座上“哐里哐当”的火车,回忆一段往事,车窗外雷电加交,雨滴弹在车窗,模糊了视线。百年小火车的车速很慢,作为怀旧的工具,总行程分四站,终点团山,行车一小时。在车上吃了两块沙琪玛的功夫,便来到了双龙桥。

乾隆年间始建的双龙桥跨在塌冲、泸江两条河汇合处。近日因连降暴雨,两河成了浆黄色,此时大雨持续,伴随着偶然闪电划过天空,天地发出低沉的怒吼,好似神龙显现,要从天而降。

十七孔双龙桥和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同样有名,作为建水标志性古建筑,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早已被印在了邮票上。双龙桥身用巨石砌成,初建只由三孔。道光初年,这里暴雨成灾,山洪陡涨,西南方冲河决堤改道,使河面增宽了近百米。原建的三孔石桥被孤零零地遗弃在新河的岸边,当地居民只得在石桥南端新建石桥14孔,与原有的3孔成雁齿连接,最后成了现在的模样。

撑着伞,踩着滑溜溜的石板,跟着旅游团的后面,走上双龙桥,雨更大了。雨水弹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打湿衣袂。极目远眺,东方发白,天际隐约闪现彩虹。

离开建水的时候大雨仍在持续,短暂的24小时停留恍若穿越百年。建水虽小,却凝聚了浓浓生活气息,岁月在这里放慢,静静流淌,几乎是原来的模样。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雨建水,愿有岁月可回头168小时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