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从村升级成镇,这个地方太牛了
TUhjnbcbe - 2025/5/27 9:1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依靠发展旅游,一个古老的彝族村落:可邑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

今天研学君带你走进可邑村,看看它是如何实现“大逆袭”,从可邑村到可邑小镇,有什么可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如何正确唤醒古村落

1、形神兼备

形:古村落遗产活化首先得保护历史遗存,尊重古物保护中的保护和复原方式,重现历史风貌,程度的完善古建筑、古街道、古村落的原始形态。

神:把潜藏于古村落当中的文化价值激活,把表面观光的浅层次旅游变为深度了解的文化游,古村落的“神”是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之源。

2、把大众观光游转变为文化体验游

文化体验游是一种依靠文化的旅游方式,地域文化的激活不能脱离本土意识,不能舍弃自身的历史根脉与精神。

让传统的文化在商品化社会激起人们对于文化精神消费意识,作为内生动力提高乡村旅游的层次,更新乡村面貌。

成为示范单位,变成旅游景区

1、建设美丽家园,为旅游业搭建平台

机遇:年,“美丽家园”建设的东风吹到了可邑村,可邑村依托这一有利契机,立足自身实际,对老村房屋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

进取:可邑村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对村庄道路、排水、绿化、人畜分离养殖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建设。

年10月,可邑小镇景区正式营业;

年12月,启动全省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这一系列的建设项目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如今的可邑村不仅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优势资源,转换为经济财富

发挥生态优势:可邑村森林覆盖率达85%,有密枝林和烽火台等多处景点,自然景观优美,传统民居形式与村寨聚落格局基本保持传统风貌。

深挖文化底蕴:这里有着多年的人文历史,是弥勒市西部民族文化走廊的起点,是蜚声中外的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之一和阿细创世史诗《阿细先基》的兴盛之地,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

因地制宜:在建设中,可邑村始终把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立足民族文化谋发展,走产村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之路,振兴乡村经济。

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彝族阿细文化的内涵,先后建成旅游专线、密枝山栈道、虎啸山林、水景观、祭火广场森林酒店、帐篷酒店等旅游景观和功能服务设施。在此基础上,通过植入场景体验、娱乐、购物、酒店管理等新业态,实现旅游富民、景区升级、生态保护、文化融合等有机结合。

3、乘坐“互联网”快车,势不可挡

可邑村借助“互联网+”行动计划,相继搭建起线上、线下两大平台,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农特产品展销中心”,依托当地土蜂蜜、核桃等农特产品物产丰富的优势,进行综合开发,包装策划一批以彝家老腊肉、油鸡棕、腊肉、土鸡蛋、核桃等为主的农特产品,在互联网线下让“土产”变“精品”。

共生营销:在互联网线上对酒店、景区、农特产品、小吃、交通运输、物流快递等旅游消费科目进行捆绑营销,通过“农民生产产品—甄选产品—包装产品—互联网推广产品”模式运营。

文化传播:积极推进全村少数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深度融合,突破旅游与创建短板。

接网腾飞:与市内多家电商对接,打造可邑“淘宝村”,并结合全村实际,成立电子商务专业团队,发展壮大经济林果、特色养殖业、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形成文旅、农旅、产村融合的大发展格局。

如何让历史文化在当下获得更好地发展?

可邑村给出了自己的做法,以蜚声中外的“阿细跳月”为载体,搭建旅游平台,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人文景观优势大力发展民族生态旅游业,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表演和具有彝家特色的农家饭菜引得游人观光旅游。

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景、民族文化以及成功的发展模式,可邑小镇已经成为弥勒乃至云南旅游产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依研学君所见

历史文化作为一种“老”的东西,也需要以“新”的、贴近大众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传承。

历史文化在当下获得更好地发展便是与时俱进,把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吃住行游购娱,让先辈留下来的东西通过这样的形式变得可看、可观、可吃。

#乡村振兴#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村升级成镇,这个地方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