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纯—佛教音乐(天宁寺梵呗唱诵)—江苏
松纯,年出生,男,汉族,江苏兴化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佛教音乐(天宁寺梵呗唱诵)代表性传承人,年逝世。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和节日庆典中使用的音乐。梵呗是佛教活动中以短偈形式赞颂佛与菩萨的一种唱诵式声乐。南北朝以来,梵呗的音乐风格形成南北两大派类型,常州天宁寺梵呗是禅宗南派梵呗的代表。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是佛教文化和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完好地保留着余年前齐梁时代的雅乐传统和江南音乐风格。松纯长老曾任天宁禅寺方丈、常州市佛教协会会长,他心系梵呗,全力培育僧才,推动了梵呗的传承与推广。
扫码观看全文
马金山—花儿(松鸣岩花儿会)—甘肃
马金山,年出生,男,东乡族,甘肃和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儿(松鸣岩花儿会)代表性传承人,年逝世。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中,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又称“少年”。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松鸣岩位于临夏州和政县城南,是甘肃省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松鸣岩花儿会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举行。马金山曾师承“花儿”绍明学习花儿演唱,被授予“太子山脚下的金唢呐”和“东乡族的二胡”称号,曾获得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扫码观看全文
蒲章俊—聊斋俚曲—山东
蒲章俊,年出生,男,汉族,山东淄博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聊斋俚曲代表性传承人。聊斋俚曲的流传地区主要在山东省淄博市,蒲氏家族及后人是其主要传承者。聊斋俚曲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学体裁,因蒲松龄的书斋名为“聊斋”,故称“聊斋俚曲”,也有人称“蒲松龄俚曲”。聊斋俚曲生动地反映了封建时代晚期的人民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当代社会中传唱流传,成为山东地区一种独树一帜的群众性艺术形式。蒲章俊自幼跟随祖辈学习聊斋俚曲并掌握其演唱技法,他继承祖辈的技艺特征,演唱词曲结合,成功演绎了蒲松龄原著的内涵。同时,蒲章俊积极投身于聊斋俚曲的挖掘和教学工作,为聊斋俚曲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扫码观看全文
后宝云—彝族海菜腔—云南
后宝云,年出生,男,彝族,云南石屏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海菜腔代表性传承人。彝族海菜腔是海内外知名的云南彝族特有的民歌种类,它又称大攀桨、倒扳桨,俗称石屏腔,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彝族尼苏人村落。石屏彝族海菜腔属海菜腔变体的民歌,与其他三种变体曲调沙悠腔、四腔、五山腔并称“四大腔”,彝族称之为“曲子”。后宝云14岁即正式拜师学习海菜腔,歌唱技艺精湛,培养了大批传承人。年荣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年荣获云南省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荣誉称号。
扫码观看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