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少数民族自治州3028云南省楚雄彝 [复制链接]

1#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自古为“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楚雄州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普洱市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市相望,是省会昆明市西出滇西7州(市)及缅甸的必经之地,故有“迤西咽喉”之称。

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于年4月15日,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全州辖9县1市:楚雄市、9县双柏、牟定、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

楚雄有云南四大名镇之一的黑井,世界最大的恐龙大坟场、最大的孔子铜像、西南第一高瀑布、滇中大裂谷。楚雄有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野生菌王国的美誉。楚雄有彝剧、左脚舞、花灯调以及火把节、三月会、插花节、赛装节等节日。

楚雄州博物馆

精致的民族手工艺品、绚丽的彝族服饰、神奇的彝族太阳历、精美壮观的壁画……楚雄州博物馆是了解彝州历史文明的一个窗口。

楚雄州博物馆位于楚雄市南端,整个建筑依山布局,将彝族民居与现代建筑风格设计融合,既突出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又体现出现代建筑的宏伟气势,是楚雄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博物馆分序厅、古生物厅、历史文物厅、彝族厅、罗江艺术馆、影视报告厅等,展出各类文物余件,其中,古生物化石、青铜文物及彝族服饰收藏、陈列独具特色。

楚雄州少数民族乡(4个)

大姚县湾碧傣族傈僳族乡

永仁县永兴傣族乡

南华县雨露白族乡

武定县东坡傣族乡

大姚县湾碧傣族傈僳族乡

湾碧乡地处两省、两州、三县、五乡的交界处,是楚雄州四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也是大姚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浓郁的民族风情,长期以来素有“彝州小版纳”之称,是传说中“青哥”“红妹”的故乡。

云南省大姚县湾碧傣族僳僳族乡位于金沙江南岸,地处县境北部,距县城千米,东与永仁县永兴乡接壤,南与桂花乡相邻,西与三台、铁锁两乡毗邻,北临金沙江与华坪、永胜两县隔江相望。全乡辖文宜拉、茨拉、碧拉乍、冷山、倮拉、白坟坝、湾碧、新村、纳那、腊务堵、巴拉、高坪子12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

在这个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厚重的深山里,有一条发源于百草岭汇集于金沙江的河流——高坪子河。河两边有4个世居的傣族村落高坪子、迆迫、岩波落、巴拉,有多名傣族群众的傣族村寨,至今仍保持着许多古老的生活习俗。“窝巴节”就是高坪子傣族人民最重要,也是金沙江流域傣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一年一度的“窝巴节”(傣语为“鱼的聚会”,即泼水节),及“国际长江漂流节”成为民族融合,对外交流的大舞台,吸引着无数客商与学者、专家。最好吃的土特产这里有最好吃的土特产。每年的平均温度在30度以上,相比其他乡镇多了许多的土特产。桂圆、荔枝、芒果、木瓜、小芭蕉、土制蔗糖、小米辣、松茸、巴岩香等等,可以大饱口福。

永兴傣族乡

楚雄州傣族主要分布在永仁、大姚、武定、元谋4县的金沙江南岸热带河谷地区。傣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嘠秧舞是傣族人民欢度佳节时最喜爱的舞蹈,永兴是永仁县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也是楚雄州四个少数民族乡之一,是金沙江下游傣族最集中的一个民族乡,傣族风情浓郁,是一个集傣族风情、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魅力之乡。

这里有清风微拂的白马烟江;有新石器时代遗物,灰坝摩岩;有婀娜傣情的金沙拉姑;有可观滇川两省连三县看观音山水的拉姑观景台;更是天然氧吧,无污染绿色菜园;溪冬晴岚,避暑胜地带给您万朵桃花丛中过的惊喜。

永兴傣族乡着力打响“民族”和“生态”两张名片,扎实推进“傣族风情园、绿色生态园、攀西大菜园”三园建设,加快发展以芒果、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以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产业、以高山片区为主的蔬菜产业、以观音岩库区和干树子片区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业“四大产业”。

永仁县永兴傣族乡在拉姑、白马河、灰坝等6个村委会新种植芒果1.5万亩,重点打造干坝塘至那庄芒果种植带、底母箐至昔丙芒果种植带,全乡芒果种植总面积突破3.5万亩,核桃产业在强化管理和提质增效方面有新进展,冬桃种植面积达余亩。蔬菜产业巩固发展,不断推进马颈子、立溪冬、万马河及鱼鲊河道沿线蔬菜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金沙江沿线冬早蔬菜,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亩,产量达吨,实现产值.8万元。畜牧业健康较快发展,全年黑山羊存栏4.22万只。烤烟、蚕桑产业稳步发展,圆满完成16万公斤烤烟种植任务,新增桑园亩。。

 

重点栽好芒果、冬桃、核桃三棵树,在拉姑、白马河、灰坝等6个村委会发展芒果产业,力争全乡芒果种植面积达5万亩,实施芒果深加工项目,新建芒果批发市场1个和芒果加工厂1个,成立芒果合作社,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模式;在现有亩的冬桃基础上,发展亩,使冬桃种植面积达亩;对现有的2.3万亩核桃进行提质增效,提高经济效益,促农增收。

推进反季蔬菜种植,充分利用干树子、永兴、小庄、立溪冬等村的特殊气候优势,瞄准攀枝花市场,大力发展蔬菜种植,进行土地整理亩,建设生产耕作道6千米,修建排水设施14千米,架设滴灌亩,建成一个菜篮子基地。永兴一组省级示范村寨项目、投资万元的永兴一组特色村寨和投资万元的永兴二组特色村寨项目,着力改善集镇人居环境和集镇面貌。做好拉姑码头建设的协调服务,争取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为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增加助推器。

举办好傣族泼水节,打造好观音山水、金沙拉姑、叫花子坟、泼水广场、瞭望川滇、灰坝摩崖、白马烟江、立溪晴岚永兴八景。永兴依托“云南北大门”的交通优势,利用良好的气候优势和自然生态资源特别是白马河林场资源,结合独特的傣族文化特点及当地特色饮食,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升永兴旅游价值,按照“清凉世界、避暑天堂”的目标打造独特的傣族文化园,积极开发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及民俗农家乐,是永兴成为云南北大门静丽的门户乡镇、攀枝花的后花园,川滇旅游线上的特色集散地,让攀枝花市民喜欢来、留得住,将成为永兴傣族乡旅游的发展趋势。

雨露白族乡

地处南华县东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平方公里。境内山多平地少,峡谷盆地占总面积的4%。地形为中部高,而南北偏低,以五台梁子为分水岭,岭南的水流入马龙河,再流入红河(红河水系);岭北的水流入龙川河,再流入金沙江(金沙江水系)。南部群山纵横,山峦起伏,北面丘陵连绵,属峡谷盆地。海拔至高点为龙顶寺山,为米,低点为大村村委会大桥头,为米。

东坡傣族乡

东坡傣族乡是武定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武定县西北部,距县城80公里,面积平方公里,人口1.4万。金沙江航运在白马口设有客货停靠点。辖东坡、白马口、东甸、以赤叨、达窝、庄房、所所卡、水口8个行政村。

云南楚雄州武定县东坡乡以传统节文化元素激活乡村文化,东坡乡民族众多,各民族均有自己厚重、朴实、固定、传统的民族节日。白马口的“三月二十八”、东坡的“四月八”、水口的“六月二十四”、庄房的“八月十五”、普照和塘南卧的“小年节”。为推进民族和谐,发扬民族节日文化,快乐乡村群众,政府积极搭台,组织开展了民族喜爱的泼水、篮球、扑克、象棋、射弩、拔河、磨担秋、民歌对唱和篝火晚会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文体活动,增添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还给各族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充分展现各民族传统文化风情,从而激活乡村文化的发展。

金沙江水浩浩荡荡一路向东,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境内与环州河、勐果河相汇于白马口,南岸即是东坡傣族乡所在地。东坡乡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河谷地形。

隆冬时节,进入东坡乡,从所所卡到白马口的勐果河沿河一带,河谷两岸的特色冬早蔬菜把整条河谷装扮得一片翠绿、生机盎然。东坡乡常年无霜,土壤为燥红土和河阶冲积土,很多村寨地处低热河谷地带,坐享“天然温室”资源便利。适宜种植香蕉、芭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红花、芒果、人参果、酸角、甜脆玉米、冬早蔬菜等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

非遗名录

楚雄州共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四级保护名录项目项,其中,火把节(彝族火把节)、彝族梅葛、大姚彝剧、姚安坝子腔、彝族酒歌(彝族民歌)、彝族老虎笙、查姆、彝族左脚舞、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花灯戏(姚安花灯)、(元谋花灯)、彝族服饰、拨云锭传统配方及制作技艺等13项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名录。省级保护名录49项(含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3个),2个省级艺术之乡州级保护名录项(含州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0个),县级保护名录项。全州共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人,其中,国家级12人,省级人,州级人,县级人。

彝族十二兽舞、楚雄市三街镇三街村民族传统剌绣之乡、楚雄市云龙民族传统工艺之乡、楚雄市大过口彝族歌舞之乡、彝族民间口述文学“五兵歌”、“阿苏嗻”说唱艺术、口述文学“三女找太阳”、彝族葫芦笙舞、彝族羊皮鼓舞、彝族大三弦舞、彝族土主崇拜习俗等。有76项(其中州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17个)州级保护名录,项县级保护名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安县传统戏剧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谭丽、曲艺莲花落代表性传承人昝丽芬、梅葛代表性传承人罗文辉、彝绣代表性传承人李琼秀。郭有珍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葛》传承人;刘彩菊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坝子腔》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彝族梅葛

大姚彝剧

姚安坝子腔

彝族酒歌(彝族民歌)

彝族老虎笙

查姆

彝族左脚舞

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

花灯戏(姚安花灯)、(元谋花灯)

彝族服饰

拨云锭传统配方及制作技艺

省级非遗名录

口头文学《查姆》和《阿鲁举热》

戏剧《姚安花灯》和《彝剧》

曲艺《彝族梅葛》

镇南月琴制作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的年节,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云绣彝裳》

彝族服装秀《云绣彝裳》通过服饰、舞蹈、音乐、民歌等多纬度交融中,精彩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诠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赛装文化内涵,展示云南各民族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联袂打造的彝族服装秀《云绣彝裳》,是穿在身上的故事,是绣进衣裳的古歌,是彝山彝水的色彩,是丝路云裳的时尚。一千多年历史的彝族“赛装节”在现代舞台上用生命图腾贯穿,让情与爱相遇,使心灵上的花朵和指尖上的艺术--彝绣在彝族风情相互交融中充满穿越时空的文化张力和艺术想象。

全剧以一个彝族女儿的成长为线索,共分五个章节,人源衣始,把查姆梅葛的故事穿在身上;草木经纬,把造天造地的古歌绣成衣裳;彝家有女,把阿爹阿妈的心音绣红嫁妆;红装似火,赛装节的色彩美了彝水彝山;丝路云裳,让云绣彝裳的时尚世界共享。

《彝乡之恋》

上海广播电视台与楚雄州联袂打造的音乐电影《彝乡之恋》以彝族传统赛装文化为背景,采用“一条人文叙事主线、一首优美的歌曲、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为独特新颖的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讲述一个年轻的上海设计师在楚雄邂逅一名美丽的彝族姑娘,两人因彝族文化相识相恋,并大胆追逐梦想,最终将彝绣元素带上上海国际时装周舞台的唯美爱情故事。

除彝绣外,楚雄州诸多文化亮点也在《彝乡之恋》中一一呈现:楚雄州享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三张名片,在《彝乡之恋》中,元谋人猿人齿化石、禄丰恐龙化石群见证着当地深厚的历史积淀。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查姆”“梅葛”“小豹子笙”“火把节”“赛装节”及多个民俗场景在片中被生动展现。从城市到乡村,楚雄州各地的自然美景也在片中集中呈现,成为七彩云南画卷上的绚丽一笔。

彝族剌绣

楚雄彝族自治州百草岭东麓,有一个彝族山乡——桂花镇。这里满山桂树,八月金秋,桂花盛开,香飘十里,这里是非遗传承人哲妮荷波的家乡。哲妮荷波生得水灵,常戴公鸡帽、身着色彩艳丽的彝族服装,在桂花镇显得格外出众。

5岁的哲妮荷波就开始跟着外婆学习彝族传统手工刺绣,十四五岁时,她已掌握彝族剌绣中的挑、扎、剪、平绣、锁绣、扣花绣、扣边绣、十字绣等多种绣法。

彝族刺绣过去一般使用黑、白、红三种彩色土线,现在彝族姑娘用色就大胆多了,蓝色、紫色、绿色、金色、黄色......怎么好看怎么用。过去绣女刺绣不用底稿,通过’数底布的丝线’来确定图案的大小和位置,以保证线条的均匀整齐,这对绣女的技艺要求很高。如今绣女的刺绣构图更加精美、针法更加灵活、针脚更加细密、工艺更加独特。

哲妮荷波不仅是非遗传承人,还是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专业合作社社长。

牟定县共有彝绣企业和彝绣店89家,覆盖7个乡镇,并形成了以彝和园彝绣一条街、发科屯步行街彝族刺绣街和化湖印象彝绣园区为主的3个彝族刺绣集中经营展示区。全县有专业经营彝族刺绣艺人多人,掌握彝族刺绣技艺的民间艺人多人。产品从原有的彝族传统服饰发展到鞋帽、枕头、抱枕、挎包、车内饰品、宾馆酒店用品、框画饰品、家居饰品、工艺礼品等30多个品种、多种产品,并销往州内各县市以及昆明、大理、四川、上海、北京、深圳等省内外各地。

牟定彝族左脚舞和牟定彝绣相依相伴,牟定彝绣成就了牟定左脚舞的精彩,牟定左脚舞推动了牟定彝绣的发扬和传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牟定经济社会发展。

查姆文化

双柏加快建设老虎笙传习馆项目,查姆文化展示中心项目,老虎笙排练场项目,打牢了全县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础。依托老虎笙项目的影响力,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从7年开始,连续11年举办了“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增强了文化自信,彰显了文化魅力。

依托查姆文化的丰富底蕴,从5年开始,连续12年做好查姆古籍的收集、保护、整理、开发工作,制作了《查姆笙歌》、翻译出版了《查姆上中下》,建成查姆展厅。

法脿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麦地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传统文化保护区”,总结了非遗工作的成功经验,引领了全县非遗工作发展的方向。依托扎根基层的民族文化资源,“大锣笙传习所”,“老虎笙传习所”,“小豹子笙传习所”,“查姆传习点”,带动了动态传习和静态传习的常态化开展。

大锣笙

大锣笙是罗婺彝族部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祭祀兼娱乐的原始图腾舞蹈,至今仍流传于楚雄州双柏县的者柯哨、上者窝、双坝、李方村、桃园、麻栗树、铺司秧田箐等彝族村寨。于每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期间举行。

紫溪山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楚雄市紫溪山岔河村委会板凳山是州级非遗保护名录“紫溪山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中心区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火把节”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彝族马缨花节”、“彝族土主祭祀习俗”、“彝族大三弦”、“彝族葫芦笙舞”、“彝族羊皮鼓舞”等州级非遗项目的主要流传地和传承地。

在该保护区内有省级传承人2名,州级传承人5名,市(县)级传承人31名,民间文化传承队伍4支。在楚雄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板凳山小集镇周边恢复重建了彝族土主庙、葫芦笙纪念塔、彝门、毕摩祖师殿、六祖殿等民间文化传承活动场所。年6月,紫溪镇岔河村委会板凳山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成为了楚雄州唯一的省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基地。

羊皮舞

南华县五街镇,一个山清水秀,云雾笼罩的彝族村寨,完整保留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彝族传统舞蹈——羊皮舞。“羊皮舞”,她以舞者着羊皮褂而得名。羊皮大概是彝族最早的服饰,唐代《地理志》对当时西南夷人的描述是“男女悉披牛羊皮”,当然,彝族羊皮褂的历史应远早于唐代。它不仅历史最为古老、最为实用,而且对千年演变发展着的彝族服饰有着深刻影响。羊皮褂遇上彝族古老的歌舞,就衍生出了原始而野性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歌舞——五街羊皮舞。它不仅体现了五街彝族先民们的智慧,更体现了五街彝族先民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十二兽舞

地点:楚雄市树苴乡依七么彝村,时间:每年正月的第一个属虎日,彝族民间传统的“十二兽”舞又叫“母虎舞”,彝家人自称“罗嫫捏姿”。“罗嫫”意为母虎,“捏姿”意为迎接祖先回家。据介绍,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楚雄彝族地区原本广为流传的十二兽舞已不多见,目前楚雄唯一一支传承队伍是居住在哀牢山中部的树苴乡依七么彝村的鲁姓家族,已整整传承了十三代,有多年的历史。十二兽舞是一种彝族传统舞蹈形式,以彝族妇女扮演的母虎为首,依次有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相继舞蹈,源于原始社会母兽图腾及自然崇拜,集歌舞、娱乐为一体,艺术表现形式独特、原始古朴。

左脚舞

左脚舞彝语称“咕遮”,古名跺左脚,发源于牟定县,广泛流传于楚雄州境内及周边的州市县,以娱人、交往、健身为目的,以歌、舞、乐为表现形式,并包含了彝族人民对天、地、日、月、火、虎的原始自然崇拜及诸多彝族文化。

《琴声悠悠·彝娃乐》取材于楚雄州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左脚舞。该节目共有32名小学生表演,清脆的琴声,整齐而富有节奏的舞步,演绎和传承着彝乡非遗文化的魅力,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彝族葫芦笙舞

《苏资玛·奔古呗》取材于楚雄州省级非遗项目《彝族葫芦笙舞》,意为葫芦笙缘,寓为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彝族葫芦笙舞主要流传于楚雄市、姚安县、永仁县、大姚县等彝族聚居区,源于彝族葫芦崇拜的祭祀性舞蹈,用歌、舞、乐的形式集中反应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该节目由“彝族葫芦笙舞”省级传承人李发富等10名男性传承人和10名女传承人、民间艺人和1名小学生表演。

彝族三胡制作技艺

器乐节目《弦乐悠悠》取材于楚雄州州级非遗项目《彝族三胡制作技艺》。三胡是楚雄彝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广泛流传于大姚县昙华乡、牟定县腊湾村等彝族聚居区,其音色浑厚柔美,节奏欢快动听。该节目由7名州、县级传承人和两名小学生表演,弦乐声声勾勒出彝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描绘出彝山彝水的万种风情。

声乐节目《初三、十三、二十三》流传于牟定县蟠猫乡一带的彝族地区,用弹唱的形式讲述男女青年约定相会的时间、地点,及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该节目由州级传承人李盛成和普艳喜表演,优美动听的演唱表达了彝族青年男女纯真而美好的爱情。

楚雄州民族节日

楚雄州各地兴起的节日有楚雄火把狂欢夜、武定狮山牡丹花会、禄丰恐龙文化节、元谋蔬菜节、楚雄紫溪山樱桃节和南华野生食用菌美食文化节等。9月18日,由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农民日报社组织开展的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个乡村文化活动推选结果出炉。云南省入选6个文化活动,由楚雄州外事办采集上报的楚雄市大过口乡彝族颂牛节、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彝族赛装节入选。

彝族年(农历十月上旬虎日)

双柏大麦地彝族的"跳虎节"(农历正月初八)

南华雨露白族的"正月初八会"(农历正月初八)

永仁直苴彝族的"赛装节"(农历正月十五)

大姚县昙华彝族的"茶花节"(农历二月初八)

楚雄紫溪山彝族的"马缨花节"(农历二月初八)

姚安的"龙花会"(农历二月初八)

大姚湾碧傣族的"锅巴节"(农历三月初七)

牟定彝族的"三月会"(农历三月初二十八)

禄丰、武定苗族的"花山节"(农历五月初五)

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火把节"(农历六月初二十四)

双柏嘉彝族的"鬼节"(农历七月初十五)

全州各族人民的"新米节"(农历八月初十五)

楚雄州60周年庆

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楚雄州体育馆隆重举行,全州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共同回眸楚雄彝州的沧桑巨变,见证楚雄彝州六十年来的辉煌成就,展望楚雄彝州的美好明天。

伴随着过山号嘹亮,彝家酒歌悠扬,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迎宾晚会于4月14日在楚雄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拉开序幕。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区位条件优越,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川滇通道”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

这里是“世界恐龙之乡”,一亿八千万年前的禄丰恐龙,让世界古生物历史在彝州留下一段亘古之谜;这里是“东方人类故乡”,从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到万年前的元谋人,东方人类在这里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这里是“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彝族十月太阳历、万家坝铜鼓和彝族长篇叙事史诗《查姆》《梅葛》以及彝医药典《齐苏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这里是毛泽东《长征》中“乌蒙”“金沙”之地,记载着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浴血奋战的历史,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这里,走向胜利。

努力把楚雄州建设成为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增长极,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重要战略枢纽,着力打造对内对外开放高地、全国民族特色创新创业高地、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地,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支撑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让“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更加熠熠生辉。

楚雄州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六日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相当于彝历的新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举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火把节”又有“东方狂欢节”之誉。

如今每到火把节期间,楚雄市城区会举办多种活动来庆祝,如大型民族歌舞演出、祭火神、斗牛、民族服饰展演、耍火把、太阳女选拔、放焰火、羊汤锅街、千人长街宴等。火把节的传说:火把节的活动,来源于一个有关英雄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楚雄彝族火把节

7月26日20时,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祭火大典暨首届楚雄火把音乐节在太阳历公园举行。火是彝族人民的的精神图腾,而祭火大典,是火把节传统仪式中最重要的环节。

今年的火把节祭火大典,将由毕摩协会会长亲自在太阳历文化园主持,颂念经文,吟唱史诗,为每一位来到楚雄、来到“祭火大典”的旅人送上至高祝福。彝族鼓号点燃了熊熊的火焰,神圣的祭火仪式向八方来客展现着彝族火文化的独特魅力。祭火大典由文艺演出、祭火仪式、点火仪式、火把音乐节四部分构成。

火把节已成为楚雄彝州重要的节庆文化品牌和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年楚雄州更是将“中国原生民歌节”、“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和“楚雄彝族火把节”三节合一,升级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特色化民族盛会。

武定彝族火把节

7月26日上午,年云南武定彝族火把节暨民族民间文艺展演系列活动开幕式在县体育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罗婺儿女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这个详和、欢乐的民族传统节日。

宜就彝族火把节

火把燃情歌颂盛世,热舞欢歌迎宾朋。7月26日上午9点,以“阳光小镇沃土宜就”为主题的永仁宜就彝族火把节暨羊汤锅美食文化节盛大开幕。

板凳山火把节

年7月27日10点,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板凳山分会场祈福祭祀仪式正式开始。在罗金华毕摩的主持下,开启了板凳山火把节的系列庆祝活动。10点30分,由多人参加的祭祀巡游队伍到板凳山上的彝族毕摩祖师殿、彝族土主殿、彝族六祖殿进行了祭祀祈福活动。

祭祀活动过后,巡游队伍回到火把广场跳起彝族三弦舞、葫芦笙舞庆祝火把节的到来。下午2点,四方来赶会的人络绎不绝地来到了板凳山上,芦笙嘤嘤,弦子铮铮,笛子悠悠,板凳山上的彝山街成了歌舞的海洋。

“楚雄非遗动态展”展示展演活动开始,《彝族大三弦舞》《彝族葫芦笙舞》《彝族羊皮鼓舞》《彝族小三弦独奏》《张家边村传统竹编工艺》《楚雄市三街彝族刺绣》《骨角工艺》《牟定左脚舞》《彝族“啊噻调”》等非遗项目在火把节上精彩展示,其深邃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了现场观众,其厚重的彝族文化内涵在展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雄非遗动态展”展演活动后,拔河赛、斗鸡、扭扁担三项民族体育比赛将火把节活动推向了高潮。

路上村彝族火把节

年七月初一,东华镇路上村彝族火把节在路上村委会驻地隆重举行,四村八寨赶会的人蜂拥而来,大家载歌载舞,共庆佳节。火把节当天,楚雄市非遗中心到会举办了“年路上村彝族火把节项目传承人培训班”和“东华镇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暨文艺骨干培训班”。

晚上8点半,楚雄市彝族乡村火把节的最后一把圣火点燃了,伴随着彝族大三弦铮铮的起舞声、彝族笛子悠扬的伴奏声、彝族葫芦笙嘤嘤的和弦声,在熊熊火焰的映衬下,浪漫无比的路上村火把狂欢夜在一片欢歌笑语中开始了。空旷的山谷顿时有了诗一般的意境,路上村瞬间成了歌舞的海洋。

楚雄市东华镇路上村委会地处东华镇西部,距东华镇政府所在地63公里,距楚雄市鹿城80公里。路上村有20个村民小组,0余人,彝族人口占90%。这里是楚雄市传统彝族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每逢七月初一,沿袭了百年的“老君会”在这里举行。近年来,“老君会”逐渐演化成了楚雄市乡村最后一个火把节。

“窝巴节”

大姚湾碧傣族傈僳族“窝巴节”于年4月10日至4月12日在大姚县湾碧乡举办。窝巴,傣语意为鱼的聚会,窝巴节原意旨在祈求渔业丰收,是大姚湾碧一带傣族最重要,也是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窝巴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在大姚湾碧举行,节日以祭奠鱼神为主,同时举行泼水、歌舞、土产交易等活动。节日活动持续三天,参与活动的各族群众达数万人,场面十分热闹。

三月初七清晨,村村寨寨的傣、彝、僳僳等各族群众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金沙江对岸华坪、永胜、攀枝花的群众也渡江过来,数万名各族群众和游客欢聚在湾碧。金色的沙滩上,傣家小卜哨艳丽的筒裙如娇艳火红的攀枝花,民族街人山人海,人流如潮。

泼水节

年4月29日,永仁县永兴傣族乡泼水节系列活动将在拉姑村委会下拉姑泼水广场隆重举行!

今年泼水节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七个分项活动,分别是嘎秧舞、开幕式、泼水狂欢、捉鱼活动、傣舞狂欢、招商引资洽谈、商贸交流活动。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七—初八,傣乡泼水节在东坡乡集镇街道拉开帷幕,各族群众载歌载舞,互相泼水,互祝吉祥,欢度年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期间,主办方还为大家准备了“热土东坡·魅力傣乡”摄影展、刺绣展、篮球友谊赛、台球赛、扑克赛、象棋赛、特色产品展销、民间文艺展演等,丰富节日内涵,让大家饱尝傣族文化大餐,品味东坡乡地方特产。文艺晚会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来自各村各寨的演员们用婀娜的傣家舞姿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雨露正月初八灯会

雨露正月初八灯会是由传统的白族土主庙会演变而来。土主庙是白族求神拜佛的圣地,当地的白族群众一直信奉土主崇拜,每年都要到土主庙开展祭祀活动。“唱灯”就是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白族人民把祭祀活动和民间文化、外来文化相融合,这个古老神秘的传统灯会如今成为雨露乡最具民族特色的群众性传统节日和文化盛会。

从正月初一开始,雨露乡罗文、果乐、力戈、雨露4支灯班开始“唱灯”,一直到正月十一送灯。辖区内近千名群众参与以“唱灯”方式营造浓浓的年味,传播民间惩恶扬善、互敬互爱的做人风范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除陋习,树新风。

传承人杨正荣介绍:雨露正月唱灯,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传统保留较为完好,仪式庄严。戏服着装特点鲜明,唱灯没有女人参加,戏里的女角都由男人装扮,用假嗓说唱。唱灯最隆重、节目最丰富、参与群众最多数正月初八,表演现场铿锵锣鼓声,掌声、喝彩声此起彼落。

雨露正月初八灯会是乡土气息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歌舞,灯会既弘扬了白族优秀文化,增添了新春佳节喜庆热闹氛围,还让外来游客在获得乐趣的同时感受雨露传统文化蕴含的无穷魅力。

傈僳族阔时节

年2月25日,大年初十这天,楚雄州禄丰县中村乡在河西村委会三家村举办了以“传承文化遗产、振奋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傈僳族阔时节,开幕式上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共同欢庆这一民族盛会。文艺演出在舞蹈《请到傈家山寨来》中拉开帷幕。

来自金山镇、和平镇、楚雄州傈僳学会等表演队带来的舞蹈《恐龙之乡欢迎您》、《傈僳族拜堂》、《傈僳约得来》等节目精彩纷呈,激昂悠扬的歌声、欢快愉悦的舞蹈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傈僳族原生态歌舞的独特魅力。

开幕式后,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村乡河西村委会三家村傈僳族村民张兴明及其弟子还表演了“上刀山、下火海”民间绝技,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苗族“花山节”

年5月30日,由楚雄州苗学会主办紫溪镇白草花村民小组承办的楚雄苗族“花山节”暨紫溪镇白草花苗寨开寨仪式在白草花村民小组举行。

楚雄州民宗委及楚雄市民宗局的主要领导及云南省苗学会、丽江苗族学会、红河州苗学会、文山州砚山县苗学会、红河州金平县苗学会、大理州苗协会等地州苗学会领导带队前来祝贺,还有来自寻甸、景东、大姚、禄丰、牟定、双柏、及楚雄市各乡镇的苗族同胞代表参加了此次花山节和苗寨开寨仪式。

彝族左脚舞文化节

左脚狂欢庆盛会,火热牟定舞翩翩。年5月1日上午,中国·牟定彝族左脚舞文化节在牟定县化湖广场隆重开幕。6年6月,云南省政府把牟定县命名为“彝族左脚舞之乡”。8年8月,中国国务院把牟定彝族左脚舞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牟定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会走路就会跳左脚舞,会说话就会唱左脚调”。

文化节还举办了一台“唱响牟定左脚调,跳红牟定左脚舞”的彝族左脚舞大赛;一个激情涌动的彝族左脚舞狂欢活动;一场“酒香彝山、歌震茅州”的彝族酒歌大赛;一台大展彝绣魅力的彝绣产品展和牟定彝族服饰T台秀;一个大显身手的民俗竞技活动;一次《滇中文化·左脚舞文化研究》发行仪式暨左脚舞文化论坛;一个州县4地书画作品交流展;一条琳琅满目的三月会物资交流街;一场“科技入楚”牟定专场项目推介签约仪式和乳腐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十个一”系列活动。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是牟定县彝族传统的歌舞盛会,素有“千年赶一会、百年跳一脚”之说。盛会期间,牟定境内成千上万的彝、汉、苗等各族群众穿上绚丽的节日盛装自发地来到县城,以左脚舞狂欢的形式庆祝民族的盛会。

“三月会”白天以“商”为主,相邻数县及省内外商贾携土特产到会交流、串地方、品小吃、会友等。夜晚以“舞”为主,伴随着“琮琮”的弦子声和二胡声,各族群众围成无数大小不同的圈子,踏着欢快的乐曲,唱着悦耳动听的调子,对歌跳脚,大街小巷歌舞不休,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永仁彝族赛装节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楚雄州永仁县直苴村一年一度的节日——赛装节。赛装节,顾名思义,就是服装、服饰大比赛,这是一个充分显示彝族人民聪明、勤劳、能干的节日,也是一个爱美、选美、比美的日子。永仁直苴赛装节距今已有1多年的历史,被称为赛装之源,世界最早的乡村“T”台?。

永仁是“赛装之源”“彝绣之根”,年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为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月19日(正月十五)在中和镇直苴村赛装场启动,当晚进行苴却赛装—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启动仪式暨“丝路彝裳”永仁彝族精品服饰展演,以及红火赛装—“彝族赛装源·共圆小康梦”焰火晚会两部分展演。20日将有赛装刺绣—喜庆新中国七十华诞千人同绣刺绣长卷开针仪式暨“指尖上的创意”彝族刺绣大赛,传承赛装—永仁县第十一届莲池彝族绣花节暨第三届草莓节等活动。

茶花文化节

2月1日-10日每年二月上旬,楚雄会在紫溪山景区举办茶花文化节。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大型歌舞表演、茶花展销会、茶花书法摄影展、山茶之旅等。

马缨花节

农历二月初八马缨花节是楚雄州紫溪山一带重要的民族节日,当地的彝族人认为马缨花象征着多子多福,是不允许摘采的。每到节日来临,附近的彝族人聚集在紫溪山、板凳山等地,共同举行祭祀花神和祖先等活动。

马樱花节,彝语称之为“梅维噜吱嘎”,因不同地域又叫“二月八”、“插花节”、“牲口节”、“耕牛节”、“小年”,每年的节庆时间在农历的二月初八。马樱花节期间,彝族村寨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土主、祭祖先、祭花神,驱邪除恶,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同时,还举行盛大的对歌、跳脚、摔跤、磨担楸、斗牛、斗羊、“斗鸡”、扭篇担等文化体育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马樱花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舞台,包容了彝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农耕文化、祭祀文化、禁忌文化等,是研究彝族历史、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化石。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漫山的马樱花红遍的时候,楚雄市紫溪镇板凳山的彝族都要过马樱花节,举行祭祀马樱花神的仪式,进行传统的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和商贸交流,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参加节日活动。

姚安龙华会

农历二月初八、初九姚安龙华会是云南楚雄州的传统节日,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在云南楚雄有着很大的势力。作为大理国王的左股右肱,高家代有杰出人物出现,为辅佐段氏国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为地方和百姓办了一些有益的事,受到人民的交口称誉。姚安在这段时间,基本都是高家的封邑。在姚安光禄一带,至今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初九两天,当地群众都要红红火火过“龙华会”;其盛会的由来,与高氏领主的传说有密切关系。

宋末元初,元军进入云南,所向披靡,不多久便攻入大理。大理国王段兴智逃奔昆明。随国王逃亡的大理国相高泰祥,被元军所获,解送大理。经严刑逼供,仍临死不屈。后元军斩高泰祥于大理五华楼下。高泰祥在位颇有政声,死后也得到当地百姓各种形式韵追悼和怀念。

土官桃文化旅游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阳春三月的禄丰县土官镇乌龙潭村春风袭人,万亩桃花争奇斗艳,花开成海,美醉成仙。而后到了六月,这里的桃林一改粉色面妆,满园果香四溢,鲜桃压枝,让人垂涎。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土官桃文化旅游节“赏花篇”、“品桃篇”活动,届时,数万名游客涌入这个宁静美丽的“滇中桃源”,吃住在农家,踏青赏花,对酒当歌,品尝美食;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领略民族风情,听芦笙演奏,看传统歌舞表演。土官桃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楚雄州乃至云南省的一个知名节庆品牌。

武定县发窝乡“六月六”传统民族文化节

武定县发窝乡是罗婺先民世居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聚居于发窝乡附近乡镇的各族群众都会身着盛装,扶老携幼,自发的聚集在一起,杀鸡宰羊祭祀祖先和山神,祈祷家人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同时还要举行对山歌、斗牛斗羊、打磨楸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活动。发窝乡“六月六”传统民族文化节是一个独具观赏性、娱乐性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节庆活动。

云南·武定牡丹文化旅游节

每年的三四月份,春意渐暖,武定狮子山牡丹园里上万株牡丹竞相绽放,风姿绰约,五彩缤纷,雍容华贵。多年前,武定狮子山就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在狮子山牡丹园里共栽种了9大色系多个品种的数万株牡丹。武定县秉承“以花为媒、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于每年的3月15日在县城举办牡丹文化旅游节,活动集文艺演出、项目推介、招商引资、旅游商品展销、书画摄影展评为一体,从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0多届。

双柏彝族虎文化节

彝族虎文化节的主要举办地点为楚雄州的双柏县,节日期间可以体验到以“三笙”文化为代表的充满神秘色彩的彝族虎文化。

年3月16日,以“养生福地生态双柏”为主题的中国双柏年彝族虎文化节在双柏县查姆文化广场拉开帷幕,八方宾客纷至沓来,共同领略“虎乡”双柏独特的彝族文化魅力。

双柏县举行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祭虎大典暨开幕式文艺演出、首届双柏查姆杯半程马拉松赛、彝族风情篝火晚会、记忆中的双柏味道——特色小吃大赛、第七届査姆诗会、招商引资推介暨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会(第三届科技入楚双柏专场会议)、双柏县“脱贫攻坚”综合展、“镜头里的扶贫故事”主题作品展、“决战脱贫攻坚·见证美丽双柏”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彝家美食和土特产交易街、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新闻发布会等系列活动,展示神秘古朴的毕摩诵经、“祭虎”大典和“三笙”文化,全方位展示双柏彝族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双柏县法脿镇小麦地冲村的彝族“罗罗支系”都要过“虎节”,全村人一起接虎神、请虎神驱鬼扫邪、送虎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项古老、传统的祭祀性舞蹈已成为双柏彝族罗罗支系的主要文化符号。

双柏县地处滇中,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彝族“三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经过历史长年累月的积淀与民族的发展,双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底蕴丰厚。

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根谱”;彝族民间说唱《阿佐分家》被称为彝剧“始祖”;彝文医药书《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

彝族传统舞蹈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被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普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