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融rdquo在北京三个 [复制链接]

1#

北京对标对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民族工作主线,做好“融”文章,传承博大精深的包容精神。在北京工作与生活的三个维吾尔族人的故事,诠释了“融”在北京的内涵,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篇章。

艾买提江·苏力坦:

“民族不同隔不断人心,朋友交心也不看民族”

▲艾买提江·苏力坦和妻子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北京的“淘金梦”

年,在*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生活了24年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艾买提江·苏力坦,只身从喀什坐火车来到了北京。当时,他完全不会说普通话,而现在的提江已经可以用一口地道的北京话,打趣地回答“为什么要到北京来”的问题:“当时听从北京回去的人说,北京这里的人很有钱,甚至会当街扔钞票,我想到北京来‘捡钱’。”

就是怀揣着这个单纯的“淘金梦”,提江来到了首都。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不久,这给提江带来了机会,他摆起地摊卖烤羊肉串。提江发现,北京挣钱的机会虽然很多,但也并不像听说的那么简单,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北京川流不息的人群给提江带来了商机,1毛钱一串的*地道羊肉串,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年,提江在北京最火的餐饮一条街簋街拥有了第一个固定摊位。之后几年,提江凭借坚持品质和地道口味,让他的苏力坦烤串小有名气。生意最好的时候,一晚上能卖出多串。年,小有实力的提江将烤串店升级成为苏力坦餐厅,顺利注册了“北京市苏力坦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现在,苏力坦餐厅不但经营羊肉串,更是开发了二三十道*特色菜品,招了8名员工。

北京市有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十分重视做好来京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工作,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正是因为这些,在北京创业30多年后,提江一家在北京置业买房,买了小汽车,过上了稳定富裕的小康生活,成为了新北京人。

爱情与亲情

从不会说普通话到北京俚语张口就来,提江笑称因为他有个“枕头边的老师”,他说的这个老师就是他的汉族妻子段学莲。提江更喜欢称呼妻子为“雪莲”,那是家乡*天山上最纯洁美丽的花儿,也代表了冥冥中妻子与自己的缘分。年,提江认识妻子后,曾遭到妻子家人的不理解和反对,经过两年的时间,妻子家人逐渐接受了这名老实勤快的维吾尔族小伙儿。在祝福声中,他们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之后,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在妻子的耐心教授下,提江的普通话越说越好。岳父母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也与他们住在一起。会讲普通话了,日常沟通方便了,提江跟岳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只身来北京的提江在北京有了甜蜜的家,亲人越来越多,被浓浓的亲情围绕,在北京找到了归属。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他的家,北京更是他的家。

提江的母亲曾担心远在北京的儿子受苦,在去世的前一年,不会普通话、没出过远门的母亲,硬是自己来到北京看儿子。母亲在提江身边的70多天里,妻子“雪莲”给婆婆洗澡搓身,给婆婆包饺子,与提江一起尽孝。虽然婆媳沟通要靠提江翻译,但是这个维吾尔族老妈妈彻底认可了这个汉族儿媳妇。提江的母亲回到*后,逢人就夸汉族儿媳妇和亲生女儿一样亲。

提江也是街坊四邻口里的热心人。租住在东直门北顺城街胡同的时候,邻居胡老太是个独居老人,刚住在一个院里的时候,胡老太嫌弃提江家经营牛羊肉的膻味,拉着“雪莲”的手惋惜她“没有嫁好”。善良的提江不在乎这些,看胡老太自己做饭不方便,午餐晚饭都惦记着给她盛上一碗。胡老太家的体力活儿、修修补补的技术活儿,提江都一声不吭帮她干好。慢慢地,闻不得膻味的胡老太爱上了提江做的美食,拉着“雪莲”的手说她“真会挑人”。

提江说,维吾尔族有句俗话“袍子宽大不会破”,说的就是要有包容之心才能有更美好的人生。“民族不同隔不断人心,朋友交心也不看民族。在北京30多年的时间里,我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朋友们有许多民族,他们都没有因为我是维吾尔族抱有任何的偏见。我店里的3个回族、2个汉族、2个维吾尔族员工,大家吃住工作在一起,也相处得像家人一样。‘三个离不开’在我们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得到与反哺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控制,提江的餐厅生意又火爆起来,但是再忙再乱点菜下单也不会出错了,因为提江在日本留学的儿子最近回国在店里帮忙,给店里配置了一套智能电子点餐系统。说起一对儿女,提江满心欢喜、一脸骄傲。

生活逐渐富裕的提江一家,主动回馈社会。年,在北新桥办事处干部的介绍下,提江主动资助了1名家庭困难的9岁汉族女孩。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都由提江全额资助。直到女孩搬家,这一帮就是3年。提江认为,出疆务工的经历成为影响自己甚至儿女人生道路的重要因素,他希望也期盼自己的帮助能让这名汉族女孩克服困难,迎来光明美好的人生。

哈丽旦·努尔买买提:

“平等与发展的机会,我从没感到不同”

▲哈丽旦·努尔买买提。受访者供图

离乡,追求美好生活

“不轻易给人生设限,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这是哈丽旦·努尔买买提一直努力奋斗的人生座右铭。

哈丽旦出生在*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一个维吾尔族家庭。在哈丽旦小时候,能歌善舞的父母经常随团走出*到北京、上海以及沿海城市演出,小哈丽旦有时候也会跟随。走过很多地方的她,从小就志在四方。由于经常出差演出,哈丽旦的父母深知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对哈丽旦的语言学习从小就抓得很紧,这也为哈丽旦之后的广阔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哈丽旦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她选择了北京,而且如愿考上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国际贸易专业。在北京读书的日子,哈丽旦看到了北京的发达和繁荣,时常感叹:走出来,才知道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她说,到北京读书是改变自己人生的重要机遇,很开心自己把握住了。

毕业后,哈丽旦曾在天宁药业驻北京办事处获得了很好的职位。北京这个城市提供给哈丽旦广阔的求学就业空间。哈丽旦还去法国学习服装设计。之后,她又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新加坡拉塞尔商学院系统学习服装营销管理。

知识改变人生,在哈丽旦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有了专业知识,哈丽旦进入了外企,在多个外企担任过区域经理的职位,也拿到了高薪。

对于一些西方反华势力污蔑中国政府的劳动力转移政策是针对*少数民族的“强迫劳动”,哈丽旦非常气愤。她说,无论是向往大城市的优质资源,还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我们的正常追求和自我选择。

创业,搭起融合之桥

“国家给少数民族的帮扶政策,帮助我们在城市扎下根,我们更应该自强努力,利用好这些机遇,回报社会。”哈丽旦从没忘记自己的“根”在*,越是看到外面大城市的发达,回报家乡建设的想法就越强烈。“希望能运用身边资源,把家乡好的产品销售出来,带动*的老乡们致富。”

年,哈丽旦决定在京创业,与合伙人艾孜买提一起创立了北京丝路合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业不易,哈丽旦从零开始,公司选址、装修、采购、招聘、培训以及工商、税务大事小情都是她亲力亲为。努力有了回报,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丝路合力”从最初3个人的小团队发展成几十人的规模团队,从一个公司壮大到后来的集团公司。

“丝路合力”组建了SU乐团,“Su”在维吾尔语中是“水”“生命之源”的意思。SU乐团成立的初衷是将原生态的*音乐与世界流行音乐结合,让世界听到来自*的音符。专辑一经发售,就引起了业界的反响。乐团之后还与歌手韩红一起合作过爱心慈善活动。虽然年SU乐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没有再继续发展,但在哈丽旦看来,SU乐团的创意是成功的。乐团的主旨是“融合”,她说,“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文化始终在交流、交汇、交融。在各地的演出现场,可以看到观众非常喜欢我们的音乐。这也正是我的坚持,我想让*的产品、*的文化、*的人们走出来。”

基于这个想法,哈丽旦推动“丝路合力”创建北京丝路合力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丝路合力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丝路合力投资管理集团,并搭建了销售渠道,在北京花乡设立*特色产品展厅。集团与众多*本土名优特企业展开合作,上百款*特产在“丝路合力·*特产旗舰店”上架,还有各类特色产品现场试吃,让人们感受*美食的独特之处。除了展厅,这些*特产也在“合力巴扎”电商平台上线。线下与线上平台,带动了*农产品扩销,也丰富了北京的“菜篮子”“果盘子”。

哈丽旦的公司有很多*籍员工,为了帮助他们融入北京,她在公司文化中特别强调民族团结,并带领员工参加公益活动,组织团建,举办员工生日庆祝会、节假日聚会等。

沟通,传播社会正能量

哈丽旦初到北京时,看到来京的*籍老乡,特别是少数民族老乡,由于语言不通、劳动技能不足,经常从事一些收入较低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国家对边疆地区的帮扶,像哈丽旦这样的从*走出来的“白领”或“金领”越来越多。哈丽旦希望能尽力为在京维吾尔族同胞提供就业、培训、社保咨询等方面的帮助,使他们在北京能够建立自己的目标、实现理想,也能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哈丽旦参加过很多联谊活动,其中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及市民族联谊会主办的在京维吾尔青年论坛,哈丽旦连续三届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哈丽旦感受到党和政府热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